《菩萨蛮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23:02:58

红蕉屏上红成簇,清眸屏下泪如簌。

无意理残妆,无言看夕阳。

夕阳如有眼,看见幺弦断。

回首更谁知?

残梨下月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蕉屏上红成簇,
清眸屏下泪如簌。
无意理残妆,无言看夕阳。
夕阳如有眼,看见幺弦断。
回首更谁知?残梨下月池。

白话文翻译:

在红蕉屏风上,红花密密麻麻;
清澈的眼眸下,泪水像细雨般洒落。
她无意去整理那残余的妆容,
无话可说地凝视着夕阳。
如果夕阳真有眼睛,它一定看到了我的琴弦断裂。
回头再看,谁又能知道?月光下的残梨,沉静于池塘中。

注释:

  • 红蕉屏:指一种用红色蕉叶制成的屏风,象征着热烈的情感。
  • 清眸:清澈的眼睛,代表着纯洁和深邃的情感。
  • 无意理残妆:没有心情去理会残留的妆容,表达内心的失落。
  • 夕阳如有眼:夕阳仿佛有知觉,暗喻它见证了诗人的悲伤。
  • 幺弦断:古筝的一根弦断了,象征着乐曲的终止和情感的破裂。
  • 残梨下月池:月光下的残梨,象征着未了的情感与孤独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充满情感纠葛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夕阳、眼泪和乐器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无奈。时代背景上,社会变革使得人们的情感更加复杂,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菩萨蛮四首 其三》以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伤感。诗的开头通过“红蕉屏上红成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视觉意象,这种鲜艳的色彩与后续的泪水形成对比,暗示了内心的悲伤与失落。诗中“无意理残妆”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凉,似乎在反映着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无情。

夕阳的意象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情感的寄托。夕阳如有眼,见证了诗人情感的断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常。同时,最后两句“回首更谁知?残梨下月池”则是对往事的沉思,残梨的意象暗示着未完的情感与孤独的思绪,池水中的月光又添一层朦胧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蕉屏上红成簇:描绘了一个热烈的氛围,但与后面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清眸屏下泪如簌:清澈的眼睛中流出的泪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 无意理残妆,无言看夕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夕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夕阳如有眼,看见幺弦断:夕阳见证了诗人的情感破裂,寓意深刻。
  • 回首更谁知?残梨下月池:表达了孤独与思念,残梨则象征着未了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比作有眼的人,赋予自然以情感。
  • 拟人:夕阳被赋予了知觉,使其成为情感的见证者。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夕阳、泪水与乐器的描写,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索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红蕉:热情、生命的象征。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泪水:悲伤与思念的表现。
  • 残妆:象征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
  • 幺弦:象征着情感的断裂与失去。
  • 残梨:未了的情感与孤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蕉屏上红成簇”中的“红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屏风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妆容

  2. 诗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时间的流逝
    C. 新的开始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
  • 苏轼的《水调歌头》:反映了人生的哲学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失落后的孤独感,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追忆。两者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时间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中国现代诗词鉴赏》
  2. 《古典诗词赏析》
  3.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