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

时间: 2025-01-11 06:02:11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

莫道前非今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
作者:朱熹 〔宋代〕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白话文翻译

在堂下,水面上漂浮着新绿的植物,门前的树木枝条交错生长。
在晚凉的时分,我悠然写下这首诗,不去谈论人间的忧愁与快乐。
虽然年岁已大,但内心却愈加闲适,身体虽瘦却精神愈发健壮。
柔软的车轮和璧玉的光泽不会因时光而迟滞,不要说过去的事,如今就是新的开始。

注释

字词注释

  • 堂下:指的是屋子下面的地方,此处指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
  • 水浮新绿:水面上漂浮着新生的绿色植物。
  • 交枝:树枝交错生长。
  • 晚凉:指的是傍晚的凉爽时光。
  • 身老心闲益壮:虽然身体老了,但心情悠闲,反而更加壮健。
  • 软轮:指的是车轮,象征生活的顺畅。
  • 加璧:比喻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诗词常常蕴含哲理与人生感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1200年),字仲明,号晦庵,南宋理学家、诗人、教育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形成了"朱子学"的流派。他的诗词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朱熹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经历了世事的风波后,朱熹对人间的忧喜已看淡,选择在晚年时光静心写作,表达他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朱熹的《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清新自然意象的词作。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水面上漂浮的新绿,与门前交错的树枝,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这种自然景象不仅仅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

接下来的几句,朱熹通过“晚凉快写一篇诗”的表述,传达出一种闲适和淡泊的心境。他选择不去谈论人间的忧喜,显示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尤其是“身老心闲益壮”一句,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虽然年纪渐长,但内心的宁静与从容让他愈加强健,反映出一种心灵的成熟与智慧。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他对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认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他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不必纠缠于过去的得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鼓舞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堂下水浮新绿:描绘一幅清新的自然图景,表现出春的气息。
  2. 门前树长交枝:树木茂盛,形成自然的屏障与庇护。
  3. 晚凉快写一篇诗:在凉爽的傍晚,作者感到心情愉悦,开始写诗。
  4. 不说人间忧喜:选择不去思考世间的悲喜,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5. 身老心闲益壮:尽管年纪渐长,但心境的宁静使他精神愈加饱满。
  6. 形癯道胜还肥:身体可能显得消瘦,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却愈加丰盈。
  7. 软轮加璧未应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是不会因时间而失去光彩的。
  8. 莫道前非今是:不必纠结于过去的事情,现在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用“软轮加璧”来象征生活的顺畅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表达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觉。
  • :象征着生命的茂盛与生机。
  • 晚凉:代表着一种宁静的氛围,适合思考与创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朱熹
    C. 苏轼
    D. 杜甫

  2. 诗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战争的反思

  3. “身老心闲益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激动
    D. 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较,朱熹的诗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向往与现实的逃避。两者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朱熹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