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动处休将性动,静中莫使心疑。
目前端正没关机。真静真清便是。
气满三田自实,神通八脉方知。
了然顿觉入无为。到处安心稳地。
白话文翻译:
在动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性情受到影响,在静的时候也不要让心中产生疑虑。此时心中端正,不再有烦恼,真静真清才是最好的状态。气息充满了三田(指身体的三处气海),才会真实,神通才能明白八脉(指经络)。顿时了然自觉进入无为的境地,随时随地都能安心和稳重。
注释:
- 动处:指情绪和行为活跃的地方。
- 性动:指性情、情绪的波动。
- 静中:指内心平静时。
- 疑:这里指疑虑、怀疑。
- 端正:心态端正,稳定。
- 没关机:没有被外界事物干扰。
- 气满三田:气息充盈,形容身体内的气息充沛。
- 神通八脉:指修行者的神通,和身体内的八条经络。
- 无为:一种道教的哲学思想,指不刻意作为,顺其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修身养性为主题的诗歌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创作背景:
《西江月 赠田道人》创作于尹志平对道教思想的深入思考中,意在表达对修道者的赞美和对内心修为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的“动处”和“静中”,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外界的诱惑与干扰,而真正的智慧在于不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平静。特别是“真静真清便是”一句,更是道出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清澈。
诗的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先是对动静的分析,接着引入气息与神通,最后归结到无为的境界。这种由表及里的方式,使得诗歌不仅有着深厚的哲理,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与安宁。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道教所追求的“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自在与安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动处休将性动:在外界动荡中不要让性情受到影响。
- 静中莫使心疑:在内心平静时不要产生疑虑。
- 目前端正没关机:此时心态端正,不被外界烦恼所困扰。
- 真静真清便是:真正的静谧与清净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 气满三田自实:身体的气息充盈,才能真实存在。
- 神通八脉方知:只有当气息充盈,才能领悟身体的经络。
- 了然顿觉入无为:恍然大悟,自然进入无为的境地。
- 到处安心稳地: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稳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动处”和“静中”,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内心的修养。
- 比喻:使用“气满三田”比喻身体的气息,象征生命的活力。
- 反复:反复强调“静”和“心”,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主题的突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影响的超然,倡导修身养性,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通过对动静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修道者的智慧,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动静:象征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安宁。
- 三田:指代气息的流动与身体的健康状态,具有象征意义。
- 无为:道教的核心理念,象征自然与真实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动处”与“静中”,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A. 动处是外界的影响,静中是内心的状态
- B. 动处与静中是相同的
- C. 动处指的是身体,静中指的是心灵
- D. 动处与静中无关
-
“气满三田”中的“三田”主要指代什么?
- A. 三个地方
- B. 身体的气息
- C. 道教的三个层次
- D. 三个修道的人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时,更多体现了对外界的感慨与哲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的影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