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馀与半塘老人有西崦卜邻之约,人事好乖,高言在昔,款然良对,感述前游,时复悽绝。》
时间: 2025-01-27 03:2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谏草焚馀老更狂,西台痛哭恨茫茫。
秋江波冷容鸥迹,故国天空到雁行。
诗梦短,酒悲长。青山白发又殊乡。
江南自古伤心地,未信多才累庾郎。
白话文翻译:
劝谏的草烧尽了,老人的狂妄愈加显露,
在西台我痛哭流泪,满心都是恨意,茫然无措。
秋天的江水波冷无情,映照着鸥鸟的身影,
故国的天空中,雁群飞过,带着我的思念。
诗歌的梦短暂,酒杯的悲伤却绵长。
青山依旧,我已白发,故乡却已不同。
江南自古就是一个令人伤心的地方,
我不信多才的我会给庾郎带来负担。
注释:
- 谏草:指劝谏的草,可能象征着劝谏的事情被烧毁。
- 西台:西台可能是诗人的一个隐喻,代表着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心境。
- 痛哭:形容悲伤的情感。
- 秋江波冷:秋天的江水凉意袭人。
- 鸥迹:江面上鸥鸟的身影。
- 故国:指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青山白发:青山象征着自然和岁月,白发则代表年老。
- 伤心地:形容江南的悲伤情景。
- 庾郎:庾信,古代著名诗人,可能指代有才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较大成就。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与思考,情感真挚,语言凝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背景多为士人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流亡或离别的情况下,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三》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开头“谏草焚馀老更狂”,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失望,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批判与自我的反思。接下来的“西台痛哭恨茫茫”,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惋惜,情感愈加浓烈。
在自然意象的运用上,诗人描写“秋江波冷容鸥迹”,通过冷清的江水和孤独的鸥鸟,映射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故国的思念在“故国天空到雁行”中愈加明显,雁行象征着远行与思念,诗人感受到的离愁别绪愈加沉重。
诗的后两句“江南自古伤心地,未信多才累庾郎”则是对自身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不再相信才华可以改变命运,反而认为才华可能成为负担。这种对才华与命运关系的困惑,反映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谏草焚馀老更狂:劝谏的草被烧掉,象征着对真理的无视,老人的狂妄愈加显露。
- 西台痛哭恨茫茫:在西台我痛哭,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恨意。
- 秋江波冷容鸥迹:描绘秋天的江水寒冷,鸥鸟的身影在水面上显得孤独。
- 故国天空到雁行:故乡的天空中,雁群飞过,带着我对故国的思念。
- 诗梦短,酒悲长:诗歌的梦想短暂,而酒带来的悲伤却绵绵无尽。
- 青山白发又殊乡:青山依旧,我却已白发,故乡的模样已然不同。
- 江南自古伤心地: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悲伤的地方。
- 未信多才累庾郎:我不相信多才会给庾郎带来负担,反而是无形的压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劝谏的草象征真理与忠告。
- 拟人:秋江波冷,让水面有了情感。
- 对仗:如“诗梦短,酒悲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悲伤。
- 鸥:孤独与自由的象征。
- 雁:思念与离别的象征。
- 青山:恒久与岁月的象征。
- 白发: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谏草焚馀老更狂”中的“谏草”指的是: A. 劝谏的草
B. 烧掉的草
C. 诗人的名字
D. 老人的狂妄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江南自古伤心地”是指_____。
-
判断题:诗中“青山白发”表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 (对/错)
答案:
- A
- 江南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郑文焯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着重于孤独与酒的关系,情感更多地倾向于洒脱与放纵。而郑文焯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命运的无奈,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文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