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早春和长河》

时间: 2025-04-27 19:54:00

漫试新妆答古春,浓分霞绮淡分云。

邻窗树暖莺声碎,近水楼高月色新。

寻蝶影,认心痕,春来春去为谁人?

卷帘误放飞花入,留得馀香梦里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早春和长河
作者:周燕婷

漫试新妆答古春,
浓分霞绮淡分云。
邻窗树暖莺声碎,
近水楼高月色新。
寻蝶影,认心痕,
春来春去为谁人?
卷帘误放飞花入,
留得馀香梦里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早春时节的美好与思绪。诗人试图用新妆来迎接古老的春天,浓厚的霞光和淡淡的云彩交织在一起。邻窗的树木在温暖的阳光下,黄莺的鸣叫声轻盈而碎落,靠近水边的高楼映照着崭新的月色。诗人寻找着蝴蝶的身影,回忆着内心的痕迹,春天的来去似乎是为了谁?在卷帘时不小心放飞了花瓣,留下来的余香在梦中温暖着心灵。


注释

字词注释

  • 漫试:随意尝试。
  • 新妆:新的装扮,暗指春天的到来。
  • 浓分霞绮:浓烈的霞光和精美的云彩。
  • 莺声碎:黄莺的叫声轻快而不连续。
  • 近水楼高:临水而建的高楼,意指环境优美。
  • 卷帘误放:不小心卷起窗帘,放飞了花瓣。

典故解析

  • 鹧鸪天:词牌名,常用来写春天的景色和思绪。
  • 春来春去:常见于古诗词,用以表达春天的循环与生命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燕婷是一位当代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富有现代感与古典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春天的感怀与思索,反映了社会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早春和长河》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词牌的结构,内容上却融入了现代的情感与思考。开篇“漫试新妆答古春”,引出春天的主题,诗人以“新妆”来形容春天的到来,生动地描绘出春光明媚的景象。接着,诗中通过对色彩的描写,“浓分霞绮淡分云”,展现出春天的丰富与变幻。

诗人通过“邻窗树暖莺声碎”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的春日场景,黄莺的声音如同春天的乐章,轻盈而欢快。诗的意境随着“近水楼高月色新”而更为深远,水边高楼的月色让人感受到春夜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寻蝶影,认心痕”,这句则带出了一丝思考的情绪,似乎在追寻春天的同时,也在追忆内心的情感与经历。最后的“卷帘误放飞花入,留得馀香梦里温”更是将整首诗引向一种梦幻的境界,花瓣的飞舞象征着青春与梦想的流逝,而余香则留给人们温暖的回忆。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思,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试新妆答古春:随意试着用新的装扮来迎接古老的春天,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的态度。
  2. 浓分霞绮淡分云:浓烈的霞光与淡淡的云彩交融,展现出春天的多样性与美丽。
  3. 邻窗树暖莺声碎:窗外的树木在暖阳下生机勃勃,黄莺的叫声轻柔而碎落,象征春日的温暖与生机。
  4. 近水楼高月色新:靠近水边的高楼映照着崭新的月色,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5. 寻蝶影,认心痕:寻找蝴蝶的身影,也是在追寻内心的痕迹,表达对情感的思考。
  6. 春来春去为谁人:春天的来去,似乎在感叹生命的无常与对往事的追忆。
  7. 卷帘误放飞花入:不小心卷起窗帘,放飞了花瓣,暗示着春天的无意与自然的流逝。
  8. 留得馀香梦里温:留下的余香在梦中温暖,象征着美好回忆的延续与情感的珍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新妆”,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 拟人:如“莺声碎”使黄莺的鸣叫更具灵动与生气。
  • 对仗:如“浓分霞绮淡分云”,体现了诗词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情感的思考与感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心的微妙联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妆: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霞绮:代表春天的绚丽与多彩。
  • 莺声:黄莺的鸣叫,象征生机与活力。
  • 花瓣:象征青春、梦想与流逝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漫试新妆”意指什么?
    A. 试新的衣服
    B. 迎接春天
    C. 改变形象

  2. “近水楼高月色新”描绘的是什么?
    A. 高楼和月亮
    B. 春天的美丽
    C. 自然的和谐

  3. 诗中的“留得馀香梦里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春寄丘二十二员外》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周燕婷的《鹧鸪天 早春和长河》与李白的《早春寄丘二十二员外》,两者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周燕婷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思索,而李白更侧重于表达壮阔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读》
  • 《周燕婷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