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再寄爽翁二解》
时间: 2025-01-11 23:5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再寄爽翁二解
作者:樊增祥 〔清代〕
明眸剪水,仙肌胜雪,相遇莫愁湖畔。
山房蒲褐冷于冰,怎禁得摩登低唤。
仙风道骨,餐芝服散,百年才过一半。
再过三十五春秋,更买取莺莺燕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眼睛如同湖水般清澈,肌肤胜过雪白。在莫愁湖畔相遇的情景让人心生欢喜。山房内的蒲团冷得像冰一样,怎能抵挡那轻柔的低语呢?她身上透着仙风道骨的气质,似乎在吃着灵芝、服用着仙药,人生才过了一半。再过三十五个春秋,我还要去买更多的莺莺燕燕,享受这份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眸:清澈明亮的眼睛。
- 剪水:形容眼睛如水一样清澈。
- 仙肌:如仙女般的肌肤。
- 莫愁湖:位于南京的一个著名湖泊,传说与愁苦有关。
- 蒲褐:蒲草编成的褐色坐垫。
- 摩登:现代的、时尚的,这里形容轻柔的呼唤。
- 仙风道骨:形容人的气质超凡脱俗。
- 餐芝服散:吃着灵芝,穿着仙衣,形容长生不老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莫愁湖”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传说中与愁苦的女子相关,暗指美好的相遇。
- “莺莺燕燕”常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爱情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相遇场景和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鹊桥仙 再寄爽翁二解》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词作。全诗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爱情场景。开篇以“明眸剪水,仙肌胜雪”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涵与气质的结合,展现了理想中的爱情形象。
“相遇莫愁湖畔”则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这里的“莫愁”二字,不仅是地名,更是对美好爱情的寄托。在这个湖畔,诗人与女子的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接下来的“山房蒲褐冷于冰”则带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这种对比使得后面“怎禁得摩登低唤”显得尤为动人,轻柔的呼唤打破了寂静,带来了温暖的情感。
再往后,诗人通过“仙风道骨,餐芝服散”表达人生的哲理,强调人生虽短,但在理想中的爱情里,可以实现永恒。这种对“莺莺燕燕”的向往,仿佛在呼唤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整首词在情感上起伏有致,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是一篇极具艺术美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眸剪水,仙肌胜雪:形容女子的眼睛清澈动人,肌肤胜过雪白。
- 相遇莫愁湖畔:在莫愁湖畔偶然相遇,暗示缘分之美。
- 山房蒲褐冷于冰:山房内的蒲草垫子冷得像冰,表现孤独与清冷。
- 怎禁得摩登低唤:如何能抵挡那轻柔的低语,表达对爱情的期待。
- 仙风道骨,餐芝服散:形容人的气质超凡脱俗,享受长生不老的理想。
- 百年才过一半:人生才过了一半,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 再过三十五春秋,更买取莺莺燕燕:继续追求美好爱情,即使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睛比作湖水,将肌肤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明眸剪水”和“仙肌胜雪”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百年才过一半”,突出人生的漫长与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眸:象征着清澈与智慧。
- 仙肌: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莫愁湖: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忧愁的对立。
- 莺莺燕燕:象征着爱情的细腻与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莫愁湖”是指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
“明眸剪水”中的“剪水”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眼睛
- B. 湖水
- C. 雪
-
诗中提到的“莺莺燕燕”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美好的爱情
- C. 自然景象
答案:
- B. 南京
- A. 眼睛
- B. 美好的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细腻的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描写具有更为宏大的气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