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青青河畔草诗》

时间: 2025-02-04 16:26:07

靡靡江蓠草。

熠熠生何侧。

皎皎彼姝女。

阿那当轩织。

粲粲妖容姿。

灼灼美颜色。

良人游不归。

偏栖独支翼。

空房来悲风。

中夜起叹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靡靡江蓠草。熠熠生何侧。皎皎彼姝女。阿那当轩织。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良人游不归。偏栖独支翼。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蓠草轻轻摇曳,闪烁着光芒在何处生长。那美丽的女子,优雅地在窗前织布。她容貌妖娆,光彩照人。她的爱人远游未归,她孤独地守着空房,像一只孤独的鸟儿。空荡的房间里吹来悲凉的风,她在深夜中叹息。

注释:

  • 靡靡:形容草木随风摇曳的样子。
  • 江蓠草:生长在江边的蓠草。
  • 熠熠:闪烁的样子。
  • 皎皎:形容女子美丽明亮。
  • 彼姝女:那位美丽的女子。
  • 阿那:优雅的样子。
  • 粲粲:形容容貌美丽。
  • 妖容姿:美丽的容貌。
  • 灼灼:形容光彩照人。
  • 良人: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 偏栖:孤独地居住。
  • 支翼:比喻孤独无助。
  • 空房:空荡的房间。
  • 悲风:悲凉的风。
  • 中夜:深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辞藻华丽、情感深沉著称,是“建安七子”之一。这首诗《拟青青河畔草诗》是陆机模仿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而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陆机流亡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被迫离开家乡,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一个孤独女子的形象,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形象,她的美丽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靡靡江蓠草”和“熠熠生何侧”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而“皎皎彼姝女”和“粲粲妖容姿”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然而,“良人游不归”和“偏栖独支翼”揭示了她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两句“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更是深化了这种孤独和悲伤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靡靡江蓠草。熠熠生何侧。”:描绘江边的蓠草随风摇曳,闪烁着光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 “皎皎彼姝女。阿那当轩织。”: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窗前优雅地织布,她的美丽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 “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进一步描绘女子的美丽容貌,她的光彩照人。
  • “良人游不归。偏栖独支翼。”:转折点,揭示女子的孤独,她的爱人远游未归,她孤独地守着空房。
  • “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深化女子的孤独和悲伤,空荡的房间里吹来悲凉的风,她在深夜中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偏栖独支翼”比喻女子孤独无助的状态。
  • 拟人:“空房来悲风”赋予风以悲凉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靡靡”对“熠熠”,“皎皎”对“粲粲”,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思念。通过描绘一个美丽而孤独的女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江蓠草、熠熠、皎皎、粲粲、灼灼、良人、偏栖、空房、悲风、中夜。
  • 详细解释:江蓠草象征自然之美,熠熠和皎皎形容女子的美丽,粲粲和灼灼进一步强调她的光彩,良人游不归和偏栖独支翼揭示她的孤独,空房和悲风加深了她的悲伤,中夜起叹息表达了她的无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良人”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丈夫 C. 兄弟 D. 父亲
    2. “偏栖独支翼”中的“支翼”比喻什么? A. 孤独 B. 飞翔 C. 坚强 D. 保护
    3. 诗中的女子为什么在深夜叹息? A. 因为孤独 B. 因为悲伤 C. 因为思念 D. 因为恐惧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之一),同样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与《青青河畔草》相比,陆机的这首诗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孤独,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陆机诗集》、《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