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别郑处士》

时间: 2025-01-10 22:02:04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陵别郑处士
作者:高适 〔唐代〕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白话文翻译:

落日时分,似乎知道要与人分别;春风吹来,却又令人难以割舍。兴致来了,便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才华在此时也何须担忧。溪水清澈,适合垂钓;江田丰美,耐得住插秧的时光。人生不过如此,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令我自豪如同羲皇。


注释:

字词注释:

  1. 落日:指太阳下山,象征离别。
  2. 知分手:懂得分别,寓意分别的时刻即将来临。
  3. 春风:春季的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4. 莫断肠:不要令人伤心,表达对离别的眷念。
  5. 兴来:兴致高涨的时候。
  6. :满足、愉快。
  7. 溪水堪垂钓:清澈的溪水适合钓鱼,表现宁静的生活。
  8. 江田耐插秧:田地适合插秧,象征农耕生活的安稳与繁荣。
  9. 羲皇:古代神话人物,传说中的明君,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典故解析: 羲皇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代表着理想化的统治者,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的豪情。高适的诗风雄浑,情感真挚,善于表现人性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适与郑处士分别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唐代,士人交游广泛,情感深厚,离别时刻常常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歌鉴赏:

《广陵别郑处士》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落日与春风的描绘,表现出离别时的无限感慨。开篇的“落日知分手”生动地展示了分离的时刻,似乎连自然都能感知到这种情绪。接着,诗人以“春风莫断肠”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尽管面临离别,心中仍然充满温暖与希望。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兴来无不惬”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即使在离别的时刻,他仍然能找到乐趣与快乐。接下来的“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这些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能够做到这一点便足以自豪。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际情感的结合,展现了高适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知分手:落日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到来,表现出伤感的情绪。
  • 春风莫断肠:春风带来温暖,反衬出离别时的痛苦,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兴来无不惬:在愉悦的时刻,诗人感到一切都很美好。
  • 才在亦何伤:即使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也不必感到遗憾。
  • 溪水堪垂钓:描绘了恬静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江田耐插秧:田野的丰收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安稳。
  • 人生只为此:总结人生的意义在于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 亦足傲羲皇:强调追求这些快乐的自豪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日与春风比作人生离别与情感的体现。
  • 对仗:如“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落日与春风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离别之情与对生活的感悟,强调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找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落日:象征时间流逝与离别。
  2.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情感的牵挂。
  3. 溪水: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4. 江田: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希望。
  5. 羲皇:象征理想的生活与自豪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落日”象征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离别
    • C. 快乐
    • D. 斗争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悲观
    • B. 消极
    • C. 洒脱
    • D. 忧虑
  3. “溪水堪垂钓”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战争
    • B. 农耕生活
    • C. 社交生活
    • D. 城市生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赠汪伦》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两首诗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高适的诗更强调生活的宁静与满足,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谊的充沛热情与豪放情怀。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高适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