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杜二拾遗》

时间: 2025-01-10 18:18:01

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

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杜二拾遗
作者:高适 〔唐代〕

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
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在这里向来访的朋友传授道理,大家在诗书方面自由地进行讨论。院子里不时飘来佛香,僧人们的饭食也时常送到门口。听佛法可能很难,但我仍然希望能深入经文,追寻更多的智慧。如今对道理的探讨已经结束,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再说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招提客:指来寺院听法的人。
  • 诗书:古代文人所修习的文学和经典。
  • 佛香:指佛教寺院中燃香的味道。
  • 僧饭:指僧人所用的饭食。
  • 听法:听取佛教教义的讲解。
  • 寻经:追寻经典。
  • 草玄:指对道理的探讨或研究。

典故解析

  • 诗中的“草玄”可以理解为对深奥哲理的研究,与道教及佛教的典籍有关。在唐代,文人多有对道理和经文的探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职于边疆,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的生活。他的风格豪放,兼具悲壮与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适与杜甫的交友时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探讨。作者在寺院中与朋友畅谈诗书,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诗歌鉴赏

高适的《赠杜二拾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在这首诗中,高适通过描绘寺院的宁静生活,表现出一种对人生与智慧的深思熟虑。开头两句“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直接引入主题,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氛围。随后的句子中,佛香与僧饭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寺院的氛围,也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思考,提到“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表现出对佛教教义的敬畏与求知的渴望。这种对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最终一句“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则是对交流的总结,表达了对于道理探讨的结束感,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既有文化的沉淀,又有心灵的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道招提客:诗人向来访的朋友传授道理。
  • 诗书自讨论:大家自由地讨论诗书,表现出学术的氛围。
  • 佛香时入院:寺院中飘来的佛香,渲染宁静的氛围。
  • 僧饭屡过门:僧人的饭食频繁送到,表明寺院的日常生活。
  • 听法还应难:听取佛教教义是困难的,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
  • 寻经剩欲翻:希望能继续探寻经典的深意。
  • 草玄今已毕:对道理的探讨已结束,意在反思。
  • 此外复何言:除了这些深思熟虑的道理,似乎没有其他可说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工整对称。
  • 意象:佛香、僧饭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比喻:将追求知识比作寻经,表达对智慧的渴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交流。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寺院生活,反映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香:象征着宁静、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 僧饭:代表着日常生活的朴素与平和。
  • 草玄:象征着对深奥哲理的探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僧饭屡过门”是为了表现什么?
    A. 寺院的日常生活
    B. 诗人的饮食习惯
    C. 僧人的烦恼

  2. “草玄今已毕”中的“草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对道理的探讨
    C. 寺院的建筑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谊的赞美
    B. 对智慧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深刻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高适与杜甫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二人都善于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但高适更倾向于描绘边塞风光与生活,而杜甫的作品则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杜甫集》
  • 《唐代诗人的风格与成就》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深入理解高适的《赠杜二拾遗》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