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虞渊引绝景,四节逝若飞。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踯躅遵林渚,惠风入我怀。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兰花盛开的时节,我欢快的友人离去了。他遥远地隐匿了音讯。在虞渊之地,引来了绝美的景色,四季的流逝如同飞逝。芳草早已茂盛,但佳人终究没有归来。我徘徊在林间水边,和煦的风吹入我的怀抱。我感慨万物,怀念我所喜爱的人,采摘这些花儿想要赠予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时:指兰花盛开的时节,通常指春天。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匿音徽:隐匿音讯。
-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深渊,这里指极远的地方。
- 绝景:绝美的景色。
- 四节:四季。
-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
- 遵:沿着。
- 林渚:林间水边。
- 惠风:和煦的风。
- 感物:感慨万物。
- 贻:赠予。
典故解析:
-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深渊,常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或深不可测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诗。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四季的变迁和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兰花盛开的春天为背景,通过“迢迢匿音徽”和“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虞渊引绝景”和“四节逝若飞”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美景的转瞬即逝,增强了诗歌的感伤色彩。最后两句“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欢友兰时往”:在兰花盛开的时节,我欢快的友人离去了。
- “迢迢匿音徽”:他遥远地隐匿了音讯。
- “虞渊引绝景”:在虞渊之地,引来了绝美的景色。
- “四节逝若飞”:四季的流逝如同飞逝。
- “芳草久已茂”:芳草早已茂盛。
- “佳人竟不归”:但佳人终究没有归来。
- “踯躅遵林渚”:我徘徊在林间水边。
- “惠风入我怀”:和煦的风吹入我的怀抱。
- “感物恋所欢”:我感慨万物,怀念我所喜爱的人。
- “采此欲贻谁”:采摘这些花儿想要赠予谁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四节逝若飞”比喻时间的流逝迅速。
- 拟人:“惠风入我怀”将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时: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和美好。
- 虞渊:极远的地方,代表未知和神秘。
- 芳草:茂盛的草,代表生命的旺盛和时间的流逝。
- 惠风:和煦的风,代表温暖和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虞渊”指的是什么? A. 深渊 B. 高山 C. 河流 D. 城市
- “四节逝若飞”中的“四节”指的是什么? A. 四季 B. 节日 C. 节气 D. 季节
- 诗中“采此欲贻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期待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别》(王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送友人》(李白):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诗词对比:
- 《拟庭中有奇树诗》与《赠别》(王维):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陆机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诗集》:收录了陆机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魏晋时期的诗歌,有助于对比和理解当时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