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1-27 04:0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树生丹崖,绿叶如云烟。
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
朝凉聒众鸟,夕阴萃鸣蝉。
岂不盛容色,及此阳春年。
西风吹白露,点缀庭阶前。
繁华坐销歇,枝叶空相捐。
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迁。
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
献赋亦已晚,徒悲泪如泉。
白话文翻译:
芳香的树木在红色的崖壁上生长,绿叶如同云烟一样飘渺。
树的上枝遮蔽了光景,下根盘绕在九泉之下。
清晨的凉风惊扰了众鸟,傍晚的阴影聚集了蝉鸣。
难道这春天的美丽容颜,不正是如今的阳春年吗?
西风吹拂着白露,点缀在庭院的台阶前。
繁华的景象开始消逝,枝叶也相继凋落。
世间情感多变,天道也在不断推迁。
金屋中独享娇宠,长门内闭锁着神仙。
我献上的赋诗已然晚了,徒然悲伤如泉涌。
注释:
- 芳树:香气四溢的树木。
- 丹崖:红色的悬崖,象征着美丽和险峻。
- 蟠九泉:树木的根部盘绕在地底深处,象征着深厚的根基。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金屋:富贵之地,象征着享乐。
- 长门:指长门宫,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暗含离别和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景星,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困惑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多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怀二十四首》中的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切入点,通过树木、鸟鸣、蝉声等细腻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然而,随着西风白露的到来,繁华逐渐消逝,诗人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苦涩。诗中的“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更是体现了对富贵生活的失落与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树生丹崖:描绘了树木的美丽与环境的险峻,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印象。
- 绿叶如云烟:通过比喻,展现出叶子的轻盈与柔美。
- 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表现出树木的茂盛与根基的深厚。
- 朝凉聒众鸟,夕阴萃鸣蝉:描绘了晨昏时分的自然声音,营造出生动的气氛。
- 岂不盛容色,及此阳春年:感叹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繁盛。
- 西风吹白露:象征着季节的变迁,预示着繁华将逝。
- 繁华坐销歇,枝叶空相捐:表明繁盛的事物必然走向衰败。
- 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迁:感叹世事的变迁与无常。
- 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暗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献赋亦已晚,徒悲泪如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叶如云烟”,形象地描绘出叶子的轻盈。
- 拟人:自然景象如鸟鸣、蝉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繁盛,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树:象征着生命与美好。
- 白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
- 金屋:象征着奢华与享乐。
- 长门:象征着理想与失落。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深邃而丰富,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树生丹崖”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树木在雪山上生长
- B. 树木在红色的悬崖上生长
- C. 树木在河边生长
- D. 树木在沙漠中生长
-
诗中提到的“金屋”象征什么?
- A. 豪华的住房
- B. 富贵与享乐
- C. 贫穷的生活
-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的“世情多反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秋夕》-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感怀二十四首》: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而《感怀二十四首》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相似主题时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