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了秦灰汉又唐,
衣冠谁不是牙郎。
河东柳氏何师法,
奴婢犹知蹈大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过秦朝、汉朝再到唐朝,衣服和冠帽的样式,谁不是年轻的书生?而河东的柳氏家族又是效仿谁呢?连家中的奴婢也知道要遵循礼法。
注释
- 秦灰:指秦朝的衰落。
- 汉又唐:指汉朝和唐朝的历史延续。
- 衣冠:指服饰和帽子,古代士人的标志。
- 牙郎:指年轻的书生,通常是指读书人。
- 河东柳氏:指柳氏家族,出自河东地区。
- 蹈大方:遵循礼法,行事合乎规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陈普的诗作多描绘历史、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已有一定影响。
创作背景
《咏史下·柳家婢》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社会风尚和礼法的重要性,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轮回与传承。诗人通过“过了秦灰汉又唐”的开头,展示了历史的变迁,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更替,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却在不断重复。接着,诗人提到“衣冠谁不是牙郎”,意在指出即便是年轻的书生,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着传统的熏陶,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河东柳氏何师法”一句,带有质疑的语气,诗人对柳氏家族的传承和学习表示关注。而最后一句“奴婢犹知蹈大方”则是对当时社会礼法的深刻反思,甚至连奴婢都懂得遵循礼仪,说明礼法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对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沉淀和思考,更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秦灰汉又唐:历史的轮回,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表明时间的流逝。
- 衣冠谁不是牙郎:对比历史与现在,强调即使是年轻人,也在传承文化。
- 河东柳氏何师法:质疑柳氏家族的学习和传承的对象,暗示其可能的不足。
- 奴婢犹知蹈大方: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也明白遵循礼法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秦灰汉又唐”与“衣冠谁不是牙郎”,结构工整,对仗工整。
- 反问:通过“何师法”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批判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历史的传承与礼法的重要性,提醒后人要重视文化的积淀与社会的规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汉、唐:历史的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辉煌。
- 衣冠: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文化传承。
- 奴婢:代表社会的底层,强调礼法的普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朝代有哪几个?
- A. 秦、唐
- B. 秦、汉、唐
- C. 汉、宋
- D. 唐、宋
- 答案:B
-
诗人对柳氏家族的看法是什么?
- A. 赞美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批评
- 答案:B
-
“奴婢犹知蹈大方”中“蹈大方”是什么意思?
- A. 学习
- B. 遵循礼法
- C. 反抗
- D. 征服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反映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诗词对比
- 陈普与杜甫的作品均关注社会现象,但陈普更注重历史的传承,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对现实的感受和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