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梅澥先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5:56:39

世上相知到处新,惟君从不染嚣尘。

定能老去文章壮,不独生平面目真。

与我交情论四载,于人和气属三春。

岂愁鬓发丝丝白,犹是欢娱得顺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梅澥先生二首 其一
金朝觐

世上相知到处新,
惟君从不染嚣尘。
定能老去文章壮,
不独生平面目真。
与我交情论四载,
于人和气属三春。
岂愁鬓发丝丝白,
犹是欢娱得顺亲。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交友,总能结识到新知,
唯有你从不沾染世俗的喧嚣。
我相信即使年老,依然能有壮丽的文章,
不仅仅是生平的面貌真实。
与你的友情已经论及四载,
与他人交往和气如春。
何必担忧鬓发日渐苍白,
仍然是欢愉顺心的好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知:彼此了解、交朋友。
  • :沾染,受影响。
  • 嚣尘:喧嚣与尘世,指世俗的纷扰。
  • 老去:年老,指时光流逝。
  • 文章壮:指作品的气势和文采。
  • 面目真:真实的面貌,指真实的品质。
  • 交情:交友的情谊。
  • 和气:和睦、和善的态度。
  • 顺亲:愉快、顺利的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中表现出的友情和高洁的情感,可以与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相联系,如陶渊明与友人的诗酒之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朝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意象。

创作背景:

本诗是写给梅澥先生的,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此时社会动荡,许多文人趋向于世俗和浮华,而金朝觐却选择了纯粹的友情和高洁的文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深厚的友情与个人理想。开篇以“世上相知到处新”引入,表达了结交新知的愉悦,然而在众多的交往中,作者却特别强调对梅澥先生的赞美,称他未曾沾染世俗的喧嚣。这个设定不仅突显了梅澥的高洁品格,也暗示了社会风气的浮躁。接着,诗人以“定能老去文章壮”表明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即使年老,也要保持作品的壮丽和气势,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顾了与梅澥先生四年的友情,称赞他与他人交往和气如春,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和谐。最后,诗人以“岂愁鬓发丝丝白”作结,表现出对老去的淡然态度,认为即使岁月无情,仍然能享受与朋友间的欢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流露出对友情和理想的深切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上相知到处新:在这个世界上,交朋友总能认识新的人,表达了对交友的喜悦。
  2. 惟君从不染嚣尘:唯独你保持清白,未曾被世俗的喧嚣所影响。
  3. 定能老去文章壮:相信即使年老,仍然能有壮丽的文章作品。
  4. 不独生平面目真:不仅是生平的真实面貌,还有在作品中的真实表达。
  5. 与我交情论四载:与我交往的情谊已经有四年之久。
  6. 于人和气属三春:与他人交往和气如春天般温暖。
  7. 岂愁鬓发丝丝白:难道要为白发而忧愁吗?
  8. 犹是欢娱得顺亲:仍然可以享受与朋友之间的欢娱与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惟君从不染嚣尘,定能老去文章壮”,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友情与春天的温暖相提并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语气,使得情感更加深厚。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情和文学理想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和创作的乐观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真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澥:象征高洁和不染世俗的朋友。
  • :象征和气与温暖,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衰老,但在诗中却表现为一种淡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梅澥先生
    • C. 其他朋友
  2. 填空题:诗人在诗中强调即使年老,仍能保持__的作品。

  3. 判断题: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衰老的忧虑。(对/错)

答案:

  1. B. 梅澥先生
  2. 壮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
  • 《相见欢》(李煜):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

诗词对比:

  • 金朝觐的《呈梅澥先生二首》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高洁友情的珍视,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自然的理想,而金朝觐则强调在纷扰中坚持纯净的友谊。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理解。
  • 《清代诗人研究》:深入了解清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