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刘道规》

时间: 2025-02-04 16:33:27

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

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州一席不肯取,
晋鼎百年宁忍移。
不死卢循函首日,
忍看张伟授罂时。


白话文翻译:

荆州的一个位置我宁愿不去争取,
也不愿意为了百年声望而轻易改变。
即使卢循的首日不死,
我也忍受着看张伟把罂粟的情况交给他时的无奈。


注释:

字词注释:

  1. 荆州:古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为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地区。
  2. 一席:一个位置或席位。
  3. 晋鼎:指晋朝的鼎盛时期,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4. 卢循:古代名将,历史上以不屈的精神著称。
  5. 函首日:指卢循的某个重要时刻或开端。
  6. 张伟:可能指代某个历史人物,具体可依上下文理解。
  7. 授罂:交接、传达某种责任或权力。

典故解析:

  • 荆州:常被提及为权力和政治斗争的中心,历史上多次易手。
  • 晋鼎: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指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 卢循张伟:可能是对历史人物的隐喻,表现出对历史进程的无奈与对人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对荆州、晋鼎等历史名词的运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权力游戏的无奈。开头两句提到“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反映出诗人对权力的淡泊和对名利的不屑。荆州作为古代的战略要地,代表着权力的象征,而晋鼎则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稳定,诗人选择放弃争取这些地位,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欲望的超然态度。

后面的句子“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则暗示了历史的悲剧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历史转折中无力改变局势的人。卢循的“不死”与张伟的“授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暗示历史在不断的轮回中,个体的命运往往是无奈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表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事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荆州一席不肯取:表达诗人对权力地位的拒绝,显示出对名利的超脱。
  2. 晋鼎百年宁忍移:强调历史的延续,诗人宁愿守住自己的原则,也不愿为权力而妥协。
  3. 不死卢循函首日:提到历史人物卢循,暗示一种历史的悲剧感。
  4. 忍看张伟授罂时: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暗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用荆州、晋鼎等历史地名作为隐喻,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 反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传达出对历史无常的无奈。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权力与名利的淡薄态度,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忧虑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荆州:象征权力和政治斗争的中心,代表着历史的复杂性。
  2. 晋鼎:象征历史的延续与繁荣,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 卢循与张伟:历史人物的象征,暗示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荆州代表什么?

    • A. 一个地名
    • B. 权力的象征
    • C. 一种文化
    • D. 以上都是
  2. “晋鼎百年宁忍移”的意思是?

    • A. 愿意为权力而奋斗
    • B. 容忍历史的变化
    • C. 不愿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
    • D.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卢循和张伟象征什么?

    • A. 历史的英雄
    • B. 个人命运的无奈
    • C. 名利的追求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普的《咏史下·刘道规》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杜甫则通过描写国家的动荡来体现个人的忧国情怀,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主题的侧重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