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拟浣花》
作者: 王鹏运 〔清代〕
雏莺啼去怨春残,馀香襟袖斑。
朱弦辛苦再三弹,心期深诉难。
金鸭冷,黛蛾攒,依依山上山。
将离花好自愁簪,由他红半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怨恨,仿佛雏莺在啼叫,感伤着春天的残余。衣袖上留存着花香,心中渴望表达却又难以诉说。弹奏朱弦的过程是辛苦的,情感的期盼却难以言表。金鸭的冷清,黛蛾的聚集,山上的景色依依不舍。离别之际,花好自愁,愁苦的心情如同那半开的红花,不由得让人感到惆怅。
注释:
- 雏莺:幼小的黄莺,象征春天和生命的开始。
- 怨春残: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怨恨和不舍。
- 朱弦:古琴或古筝的弦,代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金鸭:可能指的是一种鸟类,象征孤独和冷清。
- 黛蛾:指的是眉毛的颜色,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暗示美丽的女子。
- 依依:形容恋恋不舍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浣花: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浣溪沙》,意指在美丽的花中沉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 朱弦:古代文人常用音乐作为情感寄托,朱弦的弹奏象征着情感的倾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细腻,常用自然景物来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阮郎归 拟浣花》写于春末夏初之时,诗人以春天的逝去作为背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叹息。
诗歌鉴赏:
王鹏运的《阮郎归 拟浣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了对春天的怨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开篇“雏莺啼去怨春残”,用小鸟的啼鸣象征春天的结束,唤起读者的共鸣。接着,诗人提到“馀香襟袖斑”,既体现了春天的美好,又暗示着即将逝去的感伤。
在音乐的描写中,诗人提到“朱弦辛苦再三弹”,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难以诉说,音乐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宣泄。最后的“将离花好自愁簪,由他红半阑”,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离别之际,花的美丽却不能带来快乐,反而让人心生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王鹏运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雏莺啼去怨春残:小鸟的鸣叫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怨恨。
- 馀香襟袖斑:花香残留在衣袖上,象征着春天的余韵。
- 朱弦辛苦再三弹:弹奏乐器需要努力,表达了情感的复杂。
- 心期深诉难:内心的期盼难以表达,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金鸭冷,黛蛾攒:孤独和美丽的意象交织,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依依山上山:依依不舍的心情,描绘了山的景色。
- 将离花好自愁簪:离别时花的美丽成为愁苦的来源。
- 由他红半阑: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放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逝去比喻为雏莺的啼叫。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逝去和对美好的留恋,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雏莺:象征春天和青春。
- 朱弦:代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金鸭:象征孤独和冷清。
- 黛蛾:暗示美丽和柔情。
- 红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雏莺”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
C. 离别 -
“朱弦辛苦再三弹”中,朱弦最可能指什么? A. 古琴
B. 笛子
C. 锣 -
“将离花好自愁簪”中的“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浣溪沙》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白《浣溪沙》与王鹏运的《阮郎归》都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王鹏运则细腻柔和,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鹏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