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26 06:22:44

插柳樊篱远似村,正逢九日在辕门。

摘花随意看春色,倚剑长歌对酒尊。

醉里犹怀陶县宰,风前谁忆孟参军。

千官扈跸承欢宴,独愧无才负圣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插柳樊篱远似村,正逢九日在辕门。
摘花随意看春色,倚剑长歌对酒尊。
醉里犹怀陶县宰,风前谁忆孟参军。
千官扈跸承欢宴,独愧无才负圣恩。


白话文翻译:

在远离村庄的篱笆上插柳,正值九月初九,在辕门前。
随意摘花观赏春天的色彩,倚剑长歌对着酒杯。
醉中仍怀念陶渊明(陶县宰),风中又有谁能记得孟尝君?
众多官员随驾承欢享宴,我独自感到无才辜负了圣恩。


注释:

字词注释:

  • 插柳:插上柳枝,象征春天的到来。
  • 樊篱:篱笆,围墙。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辕门:古代官府或城门,象征权力和地位。
  • 陶县宰:指陶渊明,古代著名诗人,曾任县令。
  • 孟参军:指孟尝君,战国时期的著名门阀,象征高洁的志向。
  • 千官扈跸:众多官员随驾,表示地位的显赫。
  • 圣恩:皇帝的恩宠。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著称,象征隐逸与高洁的生活。
  • 孟尝君:以“门下有三千食客”而闻名,象征宽广的胸怀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时勉(?—约1580),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政治,擅长以诗抒怀,常表现出对士人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重阳节,可能描绘了诗人于节日中的游玩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理想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抑郁。一方面,诗人身处春色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诗人又怀念陶渊明和孟尝君,表明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显现出一种“有才无用”的悲哀。诗中“千官扈跸承欢宴”一语,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的讽刺与自愧,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

此外,诗的意象运用非常恰当,插柳象征春天的生机,摘花则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随意。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深化了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谊与理想的追求,暗含对自己的失落和对时代的失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插柳樊篱远似村:描写了一个乡村的景象,插柳的行为象征春天的生机。
  2. 正逢九日在辕门:重阳节当天,地点在辕门,暗示着权力与节日的结合。
  3. 摘花随意看春色:诗人随意摘花,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态度。
  4. 倚剑长歌对酒尊:表达了诗人豪放的个性与对酒的热爱。
  5. 醉里犹怀陶县宰:即使醉酒中仍怀念陶渊明,体现了他的理想和向往。
  6. 风前谁忆孟参军:问谁还记得孟尝君,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
  7. 千官扈跸承欢宴:描绘了繁华的官场景象,表现了对现实的讽刺。
  8. 独愧无才负圣恩: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能的自责与对皇恩的愧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插柳”比喻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醉里犹怀陶县宰,风前谁忆孟参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千官扈跸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官场腐败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展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命,春天的象征。
  • :美好的事物,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表达豪情与对人生的放纵。
  • :象征勇气与理想的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时勉的《九日》主要描写了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陶县宰”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尝君
    • B. 陶渊明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C. 重阳节
  2. B.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在重阳节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士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时勉与明代文学》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时勉的《九日》,并提供相关的学习与讨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