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36:38

四望荒楼观,登高动土思。

山川相映带,桃李已纷披。

汉节人重仰,黄陂世莫窥。

三章堆锦绣,唐突古西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望荒楼观,登高动土思。
山川相映带,桃李已纷披。
汉节人重仰,黄陂世莫窥。
三章堆锦绣,唐突古西施。

白话文翻译:

从这荒凉的楼观四处眺望,登高时心中涌起对故土的思念。
山川相互映衬,桃花和李花已经纷纷绽放。
汉朝的节令让人们倍感珍重,而黄陂的世事却无人能知。
三章诗句如锦绣般堆叠,却让古代的西施感到尴尬。

注释:

  • 四望:四面眺望。
  • 荒楼:指荒凉的楼观,可能意味着历史的沧桑。
  • 动土思:心中对故土的思念。
  • 映带:相互映衬。
  • 桃李: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汉节:汉朝的节令,指汉朝时期的节日或礼仪。
  • 重仰:倍感珍重。
  • 黄陂:指黄陂地区,象征那里的世事。
  • 三章:指三首诗。
  • 锦绣:形容诗句美丽华丽。
  • 唐突:让人感到尴尬。

典故解析: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丽与智慧。诗中提到西施,可能意在表达对古典美的赞叹与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适,字孟坚,号澄江,宋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可能反映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洪适的《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反思。开篇的“四望荒楼观”便构建了一幅颇具孤寂感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一片荒凉,心中不禁涌起对故土的思念。这一情感通过“登高动土思”得以深化,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接下来的“山川相映带,桃李已纷披”则转为描绘自然之美,山川的壮丽与桃李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构建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景象。这种自然之美与人事的苍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全诗更显深邃。

“汉节人重仰,黄陂世莫窥”展现了对历史的敬重与对现实的无奈。汉朝的节令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黄陂世莫窥”则暗示着对当今世事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三章堆锦绣,唐突古西施”,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自信和对古典美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某种警惕,提醒人们珍视历史与传统。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洪适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对人事沧桑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望荒楼观:在这荒凉的楼观上眺望四周,展现出诗人孤独的心境。
    • 登高动土思:登高后思念故土,情感充沛。
    • 山川相映带:山川互相映衬,描绘自然的美。
    • 桃李已纷披:春天的到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汉节人重仰:对历史的敬仰与珍视。
    • 黄陂世莫窥: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社会的复杂。
    • 三章堆锦绣:文学的华美与丰富。
    • 唐突古西施:对传统美的反思与自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川相映带,桃李已纷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桃李象征着春天,西施象征着古典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土的思念、对历史的敬重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荒楼: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孤独。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桃李: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生机。
  • 汉节:象征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 西施:象征古典美的追求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荒楼”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孤独
      • C. 繁荣
        答案:B
    2. “山川相映带”中,“带”字的意思是:

      • A. 连接
      • B. 包围
      • C. 交融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着:

      • A. 美丽
      • B. 智慧
      • C. 传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洪适的《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二》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但洪适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美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洪适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