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息和州事,腥膻未易除。
惊涛饮胡马,壮士葬江鱼。
列戍俱奔命,斯民不奠居。
元戎犹拥钺,资斧定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州局势的感慨,腥膻之气难以去除,令人心烦。汹涌的波涛吞没了胡人的战马,壮士们的尸体则被葬于江中。守边的士兵们纷纷赴死,百姓却无处安身。即使统帅依然手握利剑,未来的局势又将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 叹息:感叹、悲伤的叹气声。
- 和州:指和州,古地名,因战乱而饱受苦难的地方。
- 腥膻:形容血腥味和肉味。
- 胡马:指北方民族的马,通常与战争联系在一起。
- 壮士:勇敢的士兵或英雄。
- 列戍:边防驻守的军队。
- 奔命:拼命奔赴,形容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而奋战。
- 斯民:这些百姓,指生活在和州的人民。
- 奠居:安居,安定下来。
- 元戎:指统帅,军队的领导者。
- 钺:一种武器,象征权力和战争。
- 资斧:指战争的资源和工具。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及的“胡马”与“壮士”体现了宋代对边疆战争的关注,反映了当时南北对峙的局势与百姓的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宗道,号天隐,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对战争与民生有深刻的思考,风格简练而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南北对峙、战乱频繁的时期,和州作为边境地区,自然成为战斗的前线,诗人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洪适的《和州》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和州地区的战乱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以“叹息”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悲伤。接着则以“腥膻未易除”形容战争带来的血腥气息,表现出对战争后果的深刻反思。
诗中“惊涛饮胡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马被波涛吞没的惨烈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壮士葬江鱼”则用意象的对比,显示出壮士的牺牲和江流的冷漠,令人心痛。接下来的“列戍俱奔命”,展现了士兵们勇敢赴死的决绝,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不易。
结尾的“元戎犹拥钺,资斧定何如”,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深思,尽管统帅仍然手握权力,但战争的资源和局势又将如何呢?整体而言,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息和州事:诗人用“叹息”开始,表达对和州局势的悲伤。
- 腥膻未易除:战争带来的腥膻气息难以去除,暗示战争的残酷。
- 惊涛饮胡马:汹涌的波涛吞没了胡人的战马,象征着战斗的激烈。
- 壮士葬江鱼:壮士牺牲后葬于江中,表现了英雄的悲惨命运。
- 列戍俱奔命:守卫边疆的士兵们为了国家拼命,体现了忠诚与勇敢。
- 斯民不奠居:百姓因战争而无处安身,表现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
- 元戎犹拥钺:即使统帅还在掌握权力,但局势依然不明。
- 资斧定何如: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表达了诗人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涛饮胡马”,通过自然现象比喻战争的激烈。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钺”象征权力和战争,透露出统治者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战争与和平、英雄与百姓的命运,诗人通过对和州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腥膻:象征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 惊涛:代表战争的激烈与不可控。
- 壮士:象征忠诚与牺牲。
- 江鱼:反映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无情。
- 元戎:象征统治者的权力与责任。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腥膻未易除”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战争的向往
- B. 战争带来的痛苦
- C. 百姓的安宁
-
“惊涛饮胡马”中的“胡马”指的是什么?
- A. 本地的马
- B. 外族的战马
- C. 传说中的神兽
-
诗人对未来的局势持什么态度?
- A. 乐观
- B. 忧虑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情感相似。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以个人感受反映社会动荡。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现了战乱中的悲伤,但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
- 《静夜思》(李白):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