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牡驰原隰,侯邦害必除。
疲民端可念,茅舍未如初。
消息三春异,创痍二纪馀。
君王心在远,谕意倚相如。
白话文翻译:
四匹骏马在原野上奔驰,侯国的祸害必然会被铲除。
疲惫的百姓值得我们关心,茅草屋的条件依旧不如从前。
春天的消息与往年不同,创伤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君王的心思在远方,他的旨意仰赖于相如的传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牡:指四匹马,象征力量与迅速。
- 原隰:原野与低洼地,表示地形。
- 侯邦:指诸侯国,古代的地方政权。
- 疲民:受苦的百姓,暗示民众的艰难处境。
- 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贫穷的居住条件。
- 创痍:伤口,隐喻因战乱或灾难而造成的创伤。
典故解析:
- 相如: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文人,常用以象征深思熟虑的传达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溪山,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风格沉稳,常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历史背景中,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诗人以此表达对时局的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次韵向宪道中偶成》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开篇通过“四牡驰原隰”描绘了奔腾的马匹,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希望,紧接着提到“侯邦害必除”,则暗示了对动乱局势的期待与决心。诗中“疲民端可念”一句,直接表达了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而“茅舍未如初”则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与不安,百姓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带来希望。接下来的“消息三春异,创痍二纪馀”中,作者以春天的消息与创伤的延续,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国家的不安与民众的苦难。最后一句“君王心在远,谕意倚相如”,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关注民生,倾听臣子的建议,让国家走向光明的未来。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牡驰原隰:描绘出一种生动的图景,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生机。
- 侯邦害必除:表达了对不法之事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 疲民端可念:直接引入民生问题,表明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敏感与关怀。
- 茅舍未如初: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善百姓的生活,令人感到无奈。
- 消息三春异:暗示社会的动荡与变化,春天象征新生,却因战乱显得无奈。
- 创痍二纪馀:回顾过去的痛苦,感叹伤痕累累的历史。
- 君王心在远:反映出诗人对君王的期盼,希望他能关心民生。
- 谕意倚相如:表现对相如的信任与依赖,体现出对政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的奔腾比作国家的力量,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疲民端可念”和“茅舍未如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却被创伤所覆盖,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百姓苦难的描绘,反映出作者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对君主的期许,希望君王能体察民情,施行仁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牡:象征力量与希望,代表国家的未来。
- 疲民:象征受苦的百姓,体现出社会的弱势群体。
- 茅舍:象征贫困与艰难的生活条件,强调社会的不平等。
- 创痍:象征历史的伤痛,指向社会动荡带来的深重创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四牡”指的是什么?
- A. 四匹马
- B. 四位将军
- C. 四个侯国
- D. 四季
-
“疲民端可念”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关心?
- A. 君王的生活
- B. 百姓的疾苦
- C. 自己的命运
- D. 未来的希望
-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回顾
- B. 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 C. 对诗人自身的思考
-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适的《次韵向宪道中偶成》同样关注社会与民生,但杜甫的诗作更具悲壮情感,而洪适则在沉重之中透出一丝希望,显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