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寒胃疾剧发,公费医疗处送汤药来,饮罢因谓老妻:政府对吾辈关心如是,旷古未有也。词以纪之》
时间: 2025-02-04 15:4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春寒胃疾剧发,公费医疗处送汤药来,饮罢因谓老妻:政府对吾辈关心如是,旷古未有也。
节近清明寒尚峭,偎来半敝羊裘。春韶似与病相谋。忍饥憎鼠斗,敧坐把书摊。老去关心惟药物,微躯此外何求。倾瓶恰似乳花浮。肺肠今转热,抱与果同休。
白话文翻译
春寒时节,我的胃病突然加重,公费医疗机构送来了汤药,饮用后我对老妻说:政府如此关心我们,实在是史无前例。
清明节即将到来,寒气依旧刺骨,我裹着半旧的羊皮裘,春天的美好似乎与我的病痛相纠缠。我忍饥挨饿,厌恶与老鼠争斗,斜坐在书摊前。年纪渐长,关心的唯有药物,身体微弱的我,除此之外无所求。倾斜的瓶子就像浮在乳花上的泡沫。如今肺肠发热,与果子一起休息。
注释
- 临江仙:词牌名,古代词曲的一种。
- 春寒胃疾剧发:春天寒冷,胃病加重。
- 公费医疗:国家提供的医疗服务,指无须个人负担费用。
- 饮罢因谓老妻:喝完药后对老伴说。
- 旷古未有也: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关怀。
- 节近清明:清明节即将来临,时间背景。
- 偎来半敝羊裘:依偎着温暖的羊皮外衣。
- 忍饥憎鼠斗:忍受饥饿,厌恶与老鼠争斗。
- 倾瓶恰似乳花浮:倾斜的瓶子像浮在奶花上的泡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5-1969),近代诗人,出生于江苏,后移居上海。他以古诗词为主,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寒时节,诗人因胃病求医,感慨于政府对民众健康的重视,体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反映了社会医疗制度的进步及其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诗中以“春寒胃疾剧发”开篇,直接呈现了诗人面临的身体困境,展现了春季寒冷的生理影响。接着,通过“公费医疗处送汤药来”这一细节,诗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流露出对国家制度的赞美。
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活的画面:清明节的寒冷、旧羊裘的温暖、忍饥的无奈与对鼠斗的厌恶,形成了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在这幅画中,诗人不仅表现了个人的病痛,也传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接受。
最后,诗人提到“老去关心惟药物”,强调了随着年岁渐长,个人的关心点逐渐从物质转向健康。而“倾瓶恰似乳花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药物的轻盈与无力,暗示了对健康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以个人体验为切入点,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关怀的感激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寒胃疾剧发:描绘了春季的寒冷与个人的病痛。
- 公费医疗处送汤药来:强调了政府医疗政策的实施。
- 饮罢因谓老妻:表达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政府的感激。
- 忍饥憎鼠斗:体现了生活的不易。
- 老去关心惟药物:表现了年龄增长后对健康的重视。
- 倾瓶恰似乳花浮:使用比喻,形象化药物的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瓶恰似乳花浮”,形象生动。
- 对比:生活的温暖与身体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春韶与病痛相谋,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病痛的叙述,表达了对政府医疗政策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了人对健康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新生,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体的不适。
- 羊裘:代表温暖与安全感,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状态。
- 汤药:象征着健康的希望与治愈的力量。
- 鼠斗: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疾病是?
- A. 感冒
- B. 胃疾
- C. 头痛
-
政府提供的是什么服务?
- A. 公费医疗
- B. 教育
- C. 住房
-
诗人对政府的态度是?
- A. 不满
- B. 感激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而龙榆生更关注社会医疗与个人的健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龙榆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