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会稽山 袁凯 〔明代〕 山实杨州镇,人逾浙水来。 禹功县白日,秦刻卧苍苔。 龙起梅梁去,神游石洞开。 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
白话文翻译:
会稽山实际上是扬州的镇山,人们跨越浙江水域前来。 大禹的功绩如同悬挂在白日之下,秦朝的石刻静静地躺在苍苔之上。 龙从梅梁腾起离去,神灵在石洞中游走开启。 明天如果还有兴致,我将再登越王台。
注释:
- 山实杨州镇:会稽山是扬州的镇山,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意义。
- 人逾浙水来:人们跨越浙江前来,指人们为了朝圣或游览而来。
- 禹功县白日:大禹的功绩如同悬挂在白日之下,形容其功绩显赫。
- 秦刻卧苍苔:秦朝的石刻被苍苔覆盖,指历史的遗迹。
- 龙起梅梁去:传说中的龙从梅梁飞去,增添神秘色彩。
- 神游石洞开:神灵在石洞中游走开启,指神秘的自然景观。
- 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明天如果还有兴致,将再登越王台,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游览会稽山时的作品,通过对会稽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敬仰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会稽山为背景,通过对大禹功绩和秦朝石刻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中“禹功县白日”和“秦刻卧苍苔”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龙起梅梁去,神游石洞开”则增添了神秘色彩,使诗歌更加生动。最后一句“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实杨州镇:会稽山是扬州的镇山,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意义。
- 人逾浙水来:人们跨越浙江前来,指人们为了朝圣或游览而来。
- 禹功县白日:大禹的功绩如同悬挂在白日之下,形容其功绩显赫。
- 秦刻卧苍苔:秦朝的石刻被苍苔覆盖,指历史的遗迹。
- 龙起梅梁去:传说中的龙从梅梁飞去,增添神秘色彩。
- 神游石洞开:神灵在石洞中游走开启,指神秘的自然景观。
- 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明天如果还有兴致,将再登越王台,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禹功县白日”将大禹的功绩比喻为悬挂在白日之下,形象生动。
- 拟人:“秦刻卧苍苔”将秦朝的石刻拟人化,仿佛它们静静地躺在苍苔之上。
- 对仗:“龙起梅梁去,神游石洞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会稽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敬仰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禹功、秦刻、龙、神游、越王台
- 详细解释:禹功象征着历史的伟大功绩,秦刻代表着历史的遗迹,龙和神游增添了神秘色彩,越王台则是历史的见证和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禹功”指的是谁的功绩? A. 秦始皇 B. 大禹 C. 越王勾践 答案:B
-
“秦刻卧苍苔”中的“秦刻”指的是什么? A. 秦朝的石刻 B. 秦朝的书籍 C. 秦朝的兵器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岳阳楼》: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袁凯《游会稽山》与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袁凯《游会稽山》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