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7:35

岁晚劳征役,三齐旧富闲。

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

轩冕非吾志,风霜犯客颜。

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晚劳征役,
三齐旧富闲。
人行桑下路,
日上海边山。
轩冕非吾志,
风霜犯客颜。
惟应思颍梦,
先过穆陵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岁末时节在齐州道上的艰辛旅途。年末征役繁忙,三齐地区曾经的富裕如今已显得冷清。行人走在桑树下的小路上,阳光照耀着海边的山。诗人并不渴望高官厚禄,风霜却侵袭着行人的面容。唯有思念着颍川的梦境,心中希望能先跨过穆陵关。

注释:

  • 岁晚:年末,指岁末的时节。
  • 征役:征召役使,指征兵或劳役。
  • 三齐:指齐地,包括齐国的故地,象征着繁华与富裕。
  • 桑下路:桑树下的小路,描绘出乡村的宁静和自然。
  • 轩冕:指高官厚禄,象征权力地位。
  • 风霜:比喻艰难的环境,影响着旅人的面容。
  • 颍梦:指对故乡的思念,颍川是诗人的故乡。
  • 穆陵关:古代关口,象征着旅途中的障碍与阻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古文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其豪放婉约的诗风和清新的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诗人在岁末之际,因公务出行,感受到征役的繁忙与艰辛。诗中表达了对高官名利的淡泊,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岁晚劳征役”便直指当时的社会状态,表达出年末征召的繁忙与辛劳。接着提到“三齐旧富闲”,既是对繁华往昔的追忆,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

诗中“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描绘了一幅恬静的乡村景象,桑树和海边的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衬出诗人的内心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随后,诗人表明自己不愿追逐权名的志向,强调了个人价值观的独立与坚定。

最后两句“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穆陵关作为旅途中的障碍,象征着诗人面对的重重困难,而对颍川的思念则体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晚劳征役”:描述年末时节,征兵的忙碌。
    • “三齐旧富闲”:回忆曾经的繁华,现在却显得冷清。
    • “人行桑下路”:行人走在桑树下的小路上,展现出平和的田园景象。
    • “日上海边山”:阳光照耀着海边的山,描绘出美丽的自然风光。
    • “轩冕非吾志”:直接表明对高官厚禄的无意。
    • “风霜犯客颜”:风霜侵袭,反映出旅途的艰辛。
    • “惟应思颍梦”:思念故乡的梦境,情感深沉。
    • “先过穆陵关”: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对家乡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展现出和谐的对称美。
    • 比喻:将“风霜”比作艰难困苦,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独立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岁晚: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强调了岁末的感慨。
  • 桑树:象征着乡土的宁静与温暖。
  • 海边山: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向往。
  • 穆陵关: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障碍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岁晚劳征役”中的“岁晚”指的是哪个时节?

    • A. 春天
    • B. 年初
    • C. 年底
    • D. 夏天
  2. “轩冕非吾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 A. 对官场的渴望
    • B. 对权利的追求
    • C. 对高官厚禄的无意
    • D. 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3. “先过穆陵关”象征着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 C. 高官的追求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晓发齐州道中二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强调官场的无奈,后者则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欧阳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