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山中寄友人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原文展示: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
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中有很多裂缝的土地,我无力去耕种和桑蚕。
不是我生活拙劣,而是因为我忙于寻觅诗句。
破窗的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透过房屋侵入我的床上。
我的朋友应该会笑我,辛苦劳作却没有收获的光景。
注释:
- 隙地: 裂缝的土地,指地势不平坦,难以耕作的地方。
- 营生: 谋生,指生活的来源。
- 拙: 拙劣、笨拙,指能力不足。
- 觅句: 寻找诗句,指诗人忙于创作。
- 翳: 遮蔽,指风吹得蜡烛的火焰摇曳不定。
- 月侵床: 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床上,营造出夜晚的宁静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45年-约900年),字子美,号青原,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大概写于诗人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在山中生活的艰辛与对友人的思念。杜荀鹤在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选择隐居,追求清静的生活。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隐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开头以“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展现出隐居生活的困境,暗示着他的无奈与疲惫。接着,他强调自己并非生活能力差,而是因忙于创作诗句而无法谋生,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奈。
后两句通过“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似乎在提醒他孤身一人。最后一句“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则流露出一种自嘲和无奈,暗示着尽管他辛勤创作,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成果。
整首诗在写景中抒情,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又有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深山的艰难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耕种生活的无力感。
- 第二联转到内心的挣扎,表明自己因追求诗句而放弃了传统的生计。
- 第三联通过夜晚的景象,传达孤独感。
- 最后一联则用轻松的语气自嘲,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幽默。
-
修辞手法:
- 对仗: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中,“深山”与“耕桑”形成对仗,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 拟人: “月侵床”赋予月光以行动,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展现了在追求艺术创作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深山: 象征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艰辛。
- 蜡烛: 代表着诗人追求光明与希望的努力。
- 月光: 反映孤独夜晚的静谧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隙地”意指什么?
- A. 很容易耕种的土地
- B. 裂缝的土地
- C. 丰收的田地
- 正确答案: B
-
诗人因为什么而不能谋生?
- A. 因为他不擅长
- B. 因为他忙于创作
- C. 因为他生病
- 正确答案: B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朋友的感谢
- B. 对自己辛勤劳作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绝望
- 正确答案: 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比较杜荀鹤的隐居诗与王维的山水诗,可以看出杜荀鹤更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自然的壮美与心灵的宁静。两者在题材上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