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赐残骸得返耕,孤臣安敢厌承明。
羊肠曾有单车覆,牛背那无一笛横。
俗子休疑眉宇异,痴人错望耳毫生。
老身虽厄心常泰,听取商歌绕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感激当年所赐的土地,能够回归耕作。身为孤独的臣子,怎敢对明君有所厌倦?即使羊肠小路上曾见单车经过,牛背上也不乏悠扬的笛声。世俗之人不应怀疑我的眉宇间有何异样,痴人更不该错把耳边的声音当作虚幻。尽管老年生活艰难,内心却依然宁静,乐于倾听周围的商歌声。
注释:
- 恩赐:指皇帝或上级给予的恩惠或赏赐。
- 残骸:指破碎的物件,这里比喻困境中的人和事。
- 孤臣:指孤立无援的臣子,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 承明:指承接明君的统治,表示对君主的忠诚。
- 羊肠:羊肠小道,指狭窄的道路。
- 商歌:古代一种乐曲,通常用于宴会或庆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刘克庄的诗风以清新活泼著称,特别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动荡、士人困苦的时代。刘克庄身为孤臣,面临政治局势的压迫,表达了对明君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书感》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的坚持。诗的开头提到“恩赐残骸得返耕”,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困境却仍心怀感激的心态。诗中“孤臣安敢厌承明”的句子,强调了作者对明君的忠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品德。接下来的“羊肠曾有单车覆,牛背那无一笛横”,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形成了与政治局势的鲜明对比。
在后面的“俗子休疑眉宇异,痴人错望耳毫生”中,作者通过对世俗人见解的指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清白与坚定。最后两句“老身虽厄心常泰,听取商歌绕屋声”,表现了尽管遭遇困境,内心仍能保持宁静与愉悦,感受生活的美好。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恩赐残骸得返耕:感恩于过去的恩赐,尽管现在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回到田间劳作。
- 孤臣安敢厌承明:身为孤独的臣子,怎敢对明君有任何厌倦之情。
- 羊肠曾有单车覆:即使是在狭窄的小路上,也曾有单车经过,象征着生活的不易。
- 牛背那无一笛横:牛背上不乏悠扬的笛声,寓意生活的乐趣依然存在。
- 俗子休疑眉宇异:世俗之人不应怀疑我的外表或情绪。
- 痴人错望耳毫生:痴人错把耳边的声音当作幻觉,表现出对世俗的无奈。
- 老身虽厄心常泰:虽然年老且处于困境,内心却依然保持平静。
- 听取商歌绕屋声:乐于倾听周围的歌声,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羊肠”和“牛背”比作人生的艰辛与乐趣。
- 对仗:全诗节奏感强,句与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坚持,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态度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恩赐: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希望。
- 羊肠小道:代表艰难的生活道路。
- 牛背:象征着务实与生活的乐趣。
- 商歌:寓意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臣”是指谁? A. 忠诚的臣子
B. 反叛的士人
C. 普通百姓
D. 外国使者 -
诗中提到的“羊肠”象征什么? A. 生活的顺利
B. 生活的艰辛
C. 自然的美好
D. 良好的心情 -
诗的最后一句“听取商歌绕屋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书感》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