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 / 时世行》
时间: 2025-01-26 05:2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丈夫因为战乱而死,留下她独自在蓬草和茅草中守着家。她的麻衣和苎麻衣衫已经脏污,头发也因劳累而变得凌乱。即使桑树和柘树都已荒废,仍然要交纳税赋;田野荒芜之后,仍旧有人来征收苗子。她一边挑选野菜和根茎煮着吃,一边砍伐生柴,带着树叶来生火。即使在深山的更深处,她也无计可以躲避征税和徭役。
注释
- 夫因兵死:丈夫因战乱而死。
- 蓬茅:指用蓬草和茅草搭建的简陋住所。
- 麻苎:麻和苎麻,指的是用这两种植物织成的衣服。
- 桑柘:桑树和柘树,指的是种植的农作物。
- 征苗:征收未成熟的农作物。
- 野菜和根:指山中野生的可食用植物。
- 生柴:指新鲜的木柴。
- 征徭:指征收劳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04年),字季明,号子美,唐代诗人。杜荀鹤为人清白正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作品多反映战乱带来的苦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山中寡妇》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之时。诗中描绘了一位因丈夫战死而独自生活的寡妇,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歌鉴赏
《山中寡妇》通过寡妇的生活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乱给平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开头两句“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通过寡妇的形象,展示了她的孤独和无助。丈夫的去世让她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生活的艰辛使她的衣衫褴褛,容貌憔悴。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了即使桑树和柘树都荒废了,仍然要交纳税赋,突显了在战乱中,百姓的生存压力并未减轻,反而因为征税而变得更加沉重。这种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社会不公与沉重负担。
后半部分描述她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依靠采摘野菜和砍伐生柴来维持生活,展现了她的坚韧与不屈。最后一句“也应无计避征徭”,则强调了无论她如何努力,终究无法逃避社会的压迫与征税,表现了深深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杜荀鹤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夫因兵死守蓬茅:开篇直入主题,交代了寡妇的身份和处境,因丈夫战死,孤独守家。
- 麻苎衣衫鬓发焦:描绘了她的衣着和外貌,表现出生活困苦的状态。
- 桑柘废来犹纳税:说明即便是田地荒废,仍要交纳税赋,反映了政府对百姓的重压。
- 田园荒后尚征苗:强调即使田园荒芜,仍有征税的问题,表现了社会的无情。
- 时挑野菜和根煮:描述了她的生存方式,表现出艰难的生活状态。
- 旋斫生柴带叶烧:展示她的劳作与坚韧,努力在困境中求生。
- 任是深山更深处:暗示她逃避的无奈,深山也无法隐藏她的困境。
- 也应无计避征徭:总结全诗,表达了无论在哪里都无法逃避的沉重负担。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寡妇的艰辛生活与征税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意象: “野菜”、“生柴”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寡妇的生活状态,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 在“征苗”中,征税似乎在“主动”地侵扰她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寡妇的生活,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深远影响和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茅:象征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寡妇的孤独。
- 麻苎衣:象征着简陋与贫困,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
- 野菜与生柴:表现了在困境中自给自足的坚韧精神。
- 深山:象征逃避与无奈,暗示无处可藏的悲惨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的胜利
- B. 平民的苦难
- C. 自然的美丽
- D. 爱情的甜蜜
-
诗中寡妇的丈夫因何而死?
- A. 疾病
- B. 战乱
- C. 自然灾害
- D. 逃亡
-
诗中提到的“麻苎衣”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富裕
- B. 美丽
- C. 贫困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绘思乡之情,反映了对家乡的向往。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家庭和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两者均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杜荀鹤则侧重于个人的苦难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杜荀鹤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