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历山舜祠(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

时间: 2025-01-11 17:01:18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

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
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舜帝曾在这里耕作,留下的风范如今显得寂静而孤寂。
世人又有谁愿意祭祀他呢?大圣的威灵不再兴起妖怪。
庙宇在秋雨中破败,松杉在野火中焚烧。
人们误传着淫乱的祭祀,乐声醉倒了山中的鬼怪。

注释:

  • :很久以前。
  • :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舜帝。
  • 耕地:耕作农田,象征勤劳和朴素的生活。
  • 遗风:留下的风范或影响。
  • 寂寥:孤独、寂静。
  • 不兴妖:不再出现鬼怪妖邪。
  • 殿宇:庙宇、殿堂。
  • 秋霖:秋天的细雨。
  • 杉松:松树的一种,象征坚韧。
  • 野火:指自然发生的火灾。
  • 时讹:时常误传。
  • 淫祀:不正当的祭祀活动。
  • 丝竹:乐器,象征音乐。
  • 山魈:山中的鬼怪。

典故解析:

舜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明君,以其德行和治国才能闻名。《史记》记载了舜的事迹,他以农耕和勤勉为民所尊敬。本诗描绘了舜帝庙宇的荒凉和人们对其祭祀的冷漠,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简练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主要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蕴含哲理,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对历史人物的遗忘。舜帝作为古代圣贤,其庙宇的冷落象征着人们对美德的忽视。

诗歌鉴赏:

《题历山舜祠》通过对舜帝庙宇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美德的追思和对现代人冷漠态度的批判。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舜帝的农耕生涯,展现了舜的勤劳与德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美德却变得寂寥无闻。接着,诗人指出世人对舜的祭祀态度冷淡,以“世人那肯祭”来突出人们对传统的漠视,而“大圣不兴妖”则暗含舜帝的威严与神圣已不再。全诗在描绘庙宇荒凉、环境颓败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与惋惜。最后一联“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显示了对当下祭祀行为的讽刺,暗示社会中淫乱的祭祀活动取代了对真正圣贤的敬仰,令人痛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舜曾耕地:回忆舜帝的耕作,强调其勤劳的形象。
  2. 遗风日寂寥:舜帝的美德如今显得孤独无闻。
  3. 世人那肯祭:人们对舜的祭祀态度冷漠。
  4. 大圣不兴妖:舜帝的威灵不再,暗示德行的衰退。
  5. 殿宇秋霖坏:庙宇在细雨中破败,反映环境的荒凉。
  6. 杉松野火烧:松树被野火焚烧,象征自然的无情。
  7. 时讹竞淫祀:人们误传淫乱的祭祀活动。
  8. 丝竹醉山魈:音乐声中醉倒了山中的鬼怪,讽刺祭祀的失真。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昔日的美德与今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庙宇和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象征:庙宇、松树等意象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落。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舜帝庙宇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追思和对现代社会冷漠态度的批判,反映了文化传承的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理想的君主与美德。
  • 庙宇:象征着传统文化和信仰。
  • 秋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 丝竹:象征着音乐与欢乐,反映出祭祀活动的扭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圣”指的是谁? A. 孟子
    B. 舜帝
    C. 孙子
    D. 哲学家

  2. 诗中“遗风日寂寥”的意思是? A. 舜帝的美德无人知晓
    B. 舜帝的影响力很大
    C. 传统文化盛行
    D. 舜帝的庙宇很热闹

  3. 诗中提到的“丝竹”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界
    B. 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C. 不正当的祭祀活动
    D. 传统文化的美好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过往的反思,体现了古代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