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时间: 2025-01-26 05:25:48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

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

白话文翻译:

李生啊李生,你要去哪里呢?
家乡的山云朦胧,你为何不回去?
战乱四起,性命如草芥,
礼乐之道却在人间引发是非。
我宁愿和野猿同处荒林,
还愿与溪边的小鸟一起垂钓。
我也知道这不是男儿该做的事情,
但面对这时局,情势却让人无奈。

注释:

  • 李生:李昭象的称呼,表示对朋友的亲切称呼。
  • 家山窣云:家乡的山上云雾弥漫,暗示对家乡的思念。
  • 兵戈:指战争、冲突。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象征文明与和谐。
  • 男儿事:通常指勇士应做的事情。
  • 布衣:指平民百姓,表示身份低微。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的现实。作者杜荀鹤亲历战乱,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礼乐”象征着当时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而“野猿”与“溪鸟”的意象则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约850—933),字景纯,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写作的初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动乱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李生的询问,引入了对时局的思考。第一句和第二句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家乡的思念,带着浓厚的人情味。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兵戈”与“礼乐”的对比,彰显了战乱如何摧毁了人们的生活和理想,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社会画面。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下现实的无奈,虽心有壮志,但却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的情感层次分明,让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忧伤,也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李生李生何所之:以朋友的称呼开篇,显示了亲切。
    • 家山窣云胡不归: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 兵戈到处弄性命: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生死危机。
    • 礼乐向人生是非:对文明礼乐的向往在战乱中遭遇挑战。
    • 却与野猿同橡坞:宁愿逃避现实,追求自由。
    • 还将溪鸟共渔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 也知不是男儿事:自知无能为力,感叹命运。
    • 争奈时情贱布衣:对社会地位的无奈承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兵戈”与“礼乐”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将个人的无奈与大自然的野猿、溪鸟相提并论,表达逃避现实的心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朋友的问候,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社会动乱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 李生:象征着友情与关怀。
  • 家山:代表着故乡的温暖与归属感。
  • 兵戈:象征着动乱与生死的威胁。
  • 野猿与溪鸟:代表逃避现实、向往自然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生在诗中被称为谁?

    • A. 朋友
    • B. 同胞
    • C. 对手
  2. 诗中“兵戈”与“礼乐”形成了何种对比?

    • A. 生活与死亡
    • B. 战乱与和平
    • C. 自然与人文
  3. 诗人对时局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满不在乎
    • C. 无奈与伤感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乱后逢李昭象叙别》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乱世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的诗语气更为沉重,而杜荀鹤则在无奈中透露出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