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10 22:4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汪东 〔清代〕
怒发冲冠裂。正全球风云俶扰,亚非尤烈。反帝声威涛喷涌,又似燎原火发。直使得群魔惊绝。一手擎枝标橄榄,暗挥兵一手相屠割。头可断,志难遏。天骄自古终须灭。看昂然成仁者去,卓为英杰。千万卢蒙巴继起,民族花开似血。笑鼠辈垂涎三尺。铁干银丫坚强甚,比玫瑰多刺松多节。刚果在,岂容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激烈的斗争场景,表达了对反帝运动的支持与决心。诗中提到严峻的国际形势,尤其是亚非地区的动荡。诗人认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如同滚滚潮水,势不可挡,犹如燎原之火,直令敌人心惊胆战。诗人一手高举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另一手则准备进行斗争。他坚信,虽然可能面临死亡,但志向绝不能被阻挡。历史的骄子终究会被消灭,只有那些敢于成仁的英雄才能流芳百世。诗尾提到,亿万卢蒙巴式的英雄将会不断涌现,民族的觉醒如同鲜花怒放。面对敌人,诗人毫不畏惧,铁的意志坚如磐石,决不轻易折断。
注释
-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极点,头发竖起,冠帽都被震动。
- 全球风云俶扰:形容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反帝声威:指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和气势。
- 燎原火:比喻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扑灭。
- 成仁:意指为仁义而死,表现出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 卢蒙巴:指刚果的政治领袖,象征着民族解放的斗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族斗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责任感。
创作背景
《金缕曲》创作于反殖民斗争的背景下,诗人在此期间目睹了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正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汪东的《金缕曲》是一首具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民族情怀的作品。诗中充满了激昂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诗人对反帝斗争的支持与向往。开头部分“怒发冲冠裂”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入,瞬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愤怒。接下来的“全球风云俶扰,亚非尤烈”则进一步阐明了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动荡,尤其强调了亚非地区所面临的压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斗争的两面:一方面是敌人的疯狂与压迫,另一方面是人民的觉醒与反抗。诗人用“头可断,志难遏”来表达即使在困境中也绝不放弃斗争的决心,体现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此外,诗中的“千万卢蒙巴继起”则是一种激励,传达出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斗争的呼吁,更是对民族团结与奋斗精神的礼赞,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诗人以铿锵有力的语言,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敢地追求正义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怒发冲冠裂”:愤怒至极,头发竖起,冠帽被震动,生动刻画了诗人的愤慨。
- “正全球风云俶扰,亚非尤烈”:当时国际局势波动,特别是亚非地区的动荡加剧。
- “反帝声威涛喷涌”: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形势严峻。
- “一手擎枝标橄榄,暗挥兵一手相屠割”:象征着和平与战争的双重性,既希望和平又准备斗争。
- “头可断,志难遏”:表达了即使面临死亡,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 “天骄自古终须灭”:指历史上的强敌终将被打败。
- “看昂然成仁者去,卓为英杰”:目睹那些勇敢为正义而死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
- “千万卢蒙巴继起,民族花开似血”:预示着无数民族英雄的崛起,象征着民族的复兴。
- “笑鼠辈垂涎三尺”:指那些不堪一击的敌人,对英雄的嫉妒和渴望。
- “铁干银丫坚强甚,比玫瑰多刺松多节”:比喻斗争的意志与力量,比玫瑰更加坚韧与顽强。
- “刚果在,岂容折”:强调只要斗争不断,民族就不会被打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燎原火”比喻反帝运动的迅猛与不可阻挡。
- 对仗:如“头可断,志难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力量感。
- 夸张:如“怒发冲冠”,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情感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民族解放,表达了对正义的热切追求与坚定信念。诗人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勇敢迎战,传递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团结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橄榄枝:象征和平与希望。
- 刚果:代表着反抗与斗争的精神,象征着非洲的民族解放。
- 铁干银丫: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力量。
- 血:象征着革命的艰辛与牺牲,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斗争决心的坚定?
A. 头可断,志难遏
B. 全球风云俶扰
C. 燎原火发
D. 笑鼠辈垂涎三尺 -
“千万卢蒙巴继起”中的“卢蒙巴”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反抗精神
C. 文化传承
D. 国家安全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 《长征》——江泽民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虽然主题不同,但也有对国家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相比,汪东的《金缕曲》更侧重于个人的斗争精神,而毛泽东的作品则更强调集体的力量与历史的进程。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解放的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抗战文学》
- 《汪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