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别范南伯》

时间: 2025-01-11 06:12:00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宋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愁恨化作了春夜的细雨,增添了春江的水流,无情地向东流去。柔弱的柳枝系不住船只,我为你愁苦至极,听着船橹的声响。你到了南徐的芳草渡口,想必会去寻找春光,依然走在当年的那条路上。在后夜独自回首时,我感到怜惜,因为无数的乱山遮挡了视线,无法看到你。

注释:

  • 刬地:无情地,毫不留情地。
  • 鸣橹:船橹划水的声音。
  • 南徐: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 芳草渡:地名,指渡口,常用来比喻离别的地点。
  • 后夜:深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年—1206年),字济翁,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离别之情和田园风光。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是他在与友人范南伯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杨炎正与友人范南伯分别时所作,通过描绘春夜的雨、江流、柳枝等意象,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绪。词中“离恨做成春夜雨”一句,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词中“离恨做成春夜雨”一句,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春夜、江流、柳枝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恨做成春夜雨”:离别的愁恨化作了春夜的细雨,增添了春江的水流,无情地向东流去。
  2.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春雨增添了江水,江水无情地向东流去,象征着离别的无情和不可挽回。
  3. “弱柳系船都不住”:柔弱的柳枝系不住船只,比喻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4. “为君愁绝听鸣橹”:我为你愁苦至极,听着船橹的声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
  5. “君到南徐芳草渡”:你到了南徐的芳草渡口,指友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
  6.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想必会去寻找春光,依然走在当年的那条路上,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和期待。
  7. “后夜独怜回首处”:在后夜独自回首时,我感到怜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8. “乱山遮隔无重数”:无数的乱山遮挡了视线,无法看到你,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离恨做成春夜雨”将离别的情感比喻为春夜的细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拟人:“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中的“刬地”赋予了江水无情的行为,增强了离别的无情感。
  • 对仗:“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中的“弱柳”与“为君”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通过对春夜、江流、柳枝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春夜雨:象征离别的愁恨和不可挽回的情感。
  • 春江:象征离别的无情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弱柳:象征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 鸣橹:象征离别的声音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芳草渡:象征离别的地点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乱山:象征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杨炎正 B. 范南伯 C. 苏轼 D. 辛弃疾 答案:A

  2. “离恨做成春夜雨”中的“离恨”指的是: A. 春天的雨水 B. 离别的愁恨 C. 春天的江水 D. 离别的声音 答案:B

  3. “弱柳系船都不住”中的“弱柳”象征着: A. 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4. “君到南徐芳草渡”中的“南徐”指的是: A. 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5. “乱山遮隔无重数”中的“乱山”象征着: A. 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通过梦境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蝶恋花·别范南伯》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杨炎正的词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梦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杨炎正的《蝶恋花·别范南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词的风格和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杨炎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