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时间: 2025-01-26 03:4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潜的《隔浦莲》:
扇荷偷换羽葆。院宇人声窈。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新雨抽嫩草。檐花闹。一片萍铺沼。燕雏小。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乡号无何但日到。休觉。陶然身世尘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夏日场景。微风轻拂,荷叶摇曳,院子里人声细语,显得格外温柔。我独自漫步在亭子的岸边,栏杆上停着几只幽鸟。新雨过后,嫩草抽芽,屋檐下的花朵争相开放,水面上漂浮着一片萍草,燕雏在水边嬉戏。我在空中书写心事,却难以再继续下去。今朝与往昔,几次见过北邙山上清晨的景象。故乡的呼唤到达时,日子渐渐过去。无须再去追忆,心中自有一种超然的陶醉,脱离尘世的纷扰。
注释:
- 扇荷:指摇动的荷叶,形象生动。
- 偷换羽葆:形容荷叶轻盈如羽衣,仿佛在变化。
- 院宇:院落和空间。
- 窈:声音柔和细腻。
- 亭皋:亭子和岸边。
- 阑干:栏杆。
- 幽鸟:静谧的鸟类,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新雨:刚下过的雨,表示清新。
- 嫩草:新生的草。
- 檐花:屋檐下的花朵。
- 萍铺沼:水面上漂浮的萍草,如铺成的地毯。
- 燕雏:刚孵化的燕子。
- 北邙:北邙山,传说中早逝者的归宿。
- 陶然:陶醉,心中愉悦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卿,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隔浦莲》创作于吴潜生活的时代,那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感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风。吴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隔浦莲》是一首细腻、优美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描写荷叶、鸟鸣、嫩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独步在亭子旁,感受到周围的生机与美好,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扇荷偷换羽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荷叶在微风中的轻盈,仿佛是自然的舞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而“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则通过独自漫步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亲近。新雨之后,嫩草抽芽,檐下的花朵竞相开放,诗人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夏日图景。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着淡淡的忧伤,诗人似乎在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追寻。最后几句“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一句“陶然身世尘表”,更是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扇荷偷换羽葆:用“扇”来形容荷叶在风中的摇摆,展现了荷叶的轻盈与灵动。
- 院宇人声窈:描绘出院落中轻声细语的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独步亭皋下: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阑干并栖幽鸟:栏杆上停着鸟儿,增添了宁静的意境。
- 新雨抽嫩草:新雨滋润了大地,嫩草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檐花闹:屋檐下的花朵争相开放,展现出自然的繁华。
- 一片萍铺沼:水面上漂浮的萍草,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燕雏小:小燕子在嬉戏,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 书空底事:在空中书写心事,表达了诗人的思考与困惑。
- 那堪手版持倒:形容心中难以承受的沉重感。
- 今来古往:时光的流逝,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思。
- 几见北邙人晓:隐喻对逝去生命的感悟。
- 乡号无何但日到:对故乡的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 休觉:不再追忆过去。
- 陶然身世尘表:陶醉于内心的宁静,超越世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叶比作轻盈的羽衣,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檐花闹”赋予了花朵以生命,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诗句采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在反思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意义,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灵动。
- 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 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雨:象征着滋润与新生。
- 燕雏:象征着年轻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扇荷”指的是什么?
- A. 荷叶
- B. 荷花
- C. 荷塘
-
“今来古往”中的“古往”是指?
- A. 过去的时光
- B. 未来的时光
- C. 现在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北邙”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座城市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
- 《春望》: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