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禁卫传呼约下廊》
时间: 2025-05-02 00:2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禁卫传呼约下廊。层层掌扇簇亲王。明珠照地三千乘,一片春雷入未央。宫漏永,柳街长。华灯偏共月争光。乐声都在人声里,五夜车尘马足香。
白话文翻译:
禁卫军在走廊里传呼约定。层层掌扇围绕着亲王。明珠照耀大地,照亮了三千辆豪华的车马,一片春雷响彻在未央宫。宫里的漏水声细长而悠远,柳街上景色长久。华丽的灯光与月光争辉,相映成趣。音乐声交织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五夜的车尘和马蹄的香气弥漫四周。
注释:
- 禁卫:指皇帝身边的亲卫军。
- 亲王:皇族中的王子。
- 明珠:象征珍贵的宝物,也可理解为灯光明亮。
- 三千乘:指数量众多的车马,显示皇族的威仪。
- 春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
- 未央:指未央宫,古代皇宫的名字。
- 华灯:华丽的灯光,通常用于夜间的装饰。
- 乐声:指音乐声,常伴随欢庆的场合。
- 车尘马足香: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车行之处尘土飞扬,马蹄所至香气四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不详,属于宋代的作品。宋代诗词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创作背景:
《鹧鸪天·禁卫传呼约下廊》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常常在宫廷生活中游走,通过诗词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化与民生。本诗描绘了宫廷中的繁华景象,表现出一种热闹而生动的场景。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宫廷的景象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繁华与和谐的氛围。开头几句描绘了禁卫传呼,层层掌扇围绕亲王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皇族的威仪,也暗示了权力的象征。接着,明珠照耀着大地,映照出三千乘车马的壮观场面,仿佛一幅辉煌的宫廷画卷。
春雷的描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自然的气息,转而引入了未央宫的细腻景象。宫漏的声音和柳街的延绵,构成了一幅静谧却又生动的画面,给人以悠长的思绪。华灯与月光争辉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华丽,乐声与人声交织,更是让人感受到那种热闹而欢愉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禁卫传呼约下廊:描绘禁卫军在走廊中传达消息,暗示宫廷的警惕与秩序。
- 层层掌扇簇亲王:层层的掌扇环绕着亲王,显示出他的地位和尊贵。
- 明珠照地三千乘:明珠的光辉照耀着无数华丽的车马,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一片春雷入未央:春雷的声音传入未央宫,象征新生与希望。
- 宫漏永,柳街长:宫中漏水声绵长,柳街的景色延绵不绝,带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华灯偏共月争光:华丽的灯光与月光相互辉映,形成视觉上的冲突与和谐。
- 乐声都在人声里:音乐声与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 五夜车尘马足香:夜间的车尘与马蹄声营造出繁华的景象,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珠照地”形象地比喻了灯光的明亮。
- 拟人:将乐声与人声结合,赋予了音乐以生命。
- 对仗:如“华灯偏共月争光”,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展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华丽与繁盛,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热闹而又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禁卫:象征着权力与安全。
- 明珠:代表着财富与光明。
- 春雷: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华灯:象征着繁华与热闹。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宫廷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亲王”指的是: A. 皇帝
B. 皇族中的王子
C. 文人
D. 将领 -
“华灯偏共月争光”中的“偏共”是什么意思? A. 独自
B. 一起
C. 只
D. 反对 -
诗中的“乐声都在人声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悲伤
B. 宁静
C. 热闹
D. 寂寞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临江仙》:柳永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鹧鸪天》同是描绘生活场景,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鹧鸪天》则侧重于宫廷的繁华与热闹。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这些书目提供了更丰富的背景与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