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水空高下》
时间: 2025-01-24 08:3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水空高下
作者:陈三聘 〔宋代〕
水空高下,望沈沈一色,浑然苍碧。
天籁不鸣凉有露,金气横秋寂寂。
玉宇琼楼,望中何处,月到天中极。
御风归去,不愁衣袂无力。
此夜飘泊孤篷,短歌谁和,自笑狂踪迹。
咫尺蓝桥仙路远,窅窅云英消息。
疏影婆娑,恍然身世,我是尊前客。
一声凄怨,倚楼谁弄长笛。
白话文翻译:
水面高低不平,望去一片深沉的色彩,浑然一体,似乎是苍翠的天空。
天籁之音无声,而凉意中带着露水,秋天的气息寂静而空旷。
玉宇琼楼中,望向何处,月亮已到天边的尽头。
乘着风归去,不担心衣袂无力。
今夜我独自漂泊在小船上,短歌无人共唱,只能自嘲自己的狂妄行踪。
近在咫尺的蓝桥,通往仙境的路却遥远无比,云中消息渺渺。
疏影摇曳,恍若身世飘渺,我不过是尊前的客人。
一声怨长,倚楼之上,谁在吹奏长笛?
注释:
- 水空高下:水面高低不平,指水的层次感。
- 沈沈一色:形容景色沉静而深邃。
- 天籁:自然的声音。
- 金气:指秋天的气息。
- 玉宇琼楼:形容高楼大厦,通常指天宫。
- 御风归去:乘风而归,形容轻松自在。
- 短歌:简短的歌曲。
- 狂踪迹:形容自己不羁的行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字子玉,号白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主要以词作见长,作品常富于情感,表达个人的孤独及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借景抒情,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水空高下》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将诗人的孤独与思索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水空高下”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邃的水面景象,暗示着内心的沉醉与迷惘。接着,通过“天籁不鸣凉有露”将自然之声与秋天的凉意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清冷。
中间部分“玉宇琼楼,望中何处”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月亮似乎引导着他思念的方向,而“御风归去”则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无畏。最后的“咫尺蓝桥仙路远”则反映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距离感,尽管身处近处,心却在远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全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个人在广阔天地间的渺小与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空高下:描绘水的层次感,暗示内心的波动。
- 望沈沈一色,浑然苍碧:深邃的水面,令人感到沉静。
- 天籁不鸣凉有露:自然之声无声,带着秋天的凉意。
- 金气横秋寂寂:秋天的气息充满寂静。
- 玉宇琼楼:形容高耸的楼宇,象征理想。
- 望中何处,月到天中极:思索理想的归属。
- 御风归去:形容轻松自在的心境。
- 短歌谁和,自笑狂踪迹:孤独中自嘲。
- 咫尺蓝桥仙路远: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感。
- 一声凄怨,倚楼谁弄长笛:孤独的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天籁不鸣”。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月:代表理想与追求。
- 秋:象征成熟与孤独。
- 蓝桥:象征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宁
-
“玉宇琼楼”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大厦
- B. 奇幻的宫殿
- C. 仙境
- D. 理想
-
诗中提到的“咫尺蓝桥”意指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的距离感
- C. 人生的路途
- D. 友情的距离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月和人生的思考。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作品,体现激情与豪放。
诗词对比:
- 《念奴娇·水空高下》与《水调歌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加侧重于孤独与思考,而后者则充满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精华》:对宋代词作的分析与解读。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赏析技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