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喜雪二首》

时间: 2025-01-11 12:41:42

夜深如水泼衣衾,晓看皑皑冒碧岑。

以洁藏污窥物理,由仁行义见天心。

但教南亩多呈瑞,何必东夷屡献琛。

麦熟吾时归印绶,不能者止念周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赋喜雪二首
作者:吴潜 〔宋代〕

夜深如水泼衣衾,
晓看皑皑冒碧岑。
以洁藏污窥物理,
由仁行义见天心。
但教南亩多呈瑞,
何必东夷屡献琛。
麦熟吾时归印绶,
不能者止念周任。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时分,雪花如水般洒落在衣被上,
清晨时分,看到皑皑白雪映衬着青翠的山峦。
洁净的雪隐藏了污垢,映照出事物的本质,
仁义之行彰显了天道的良心。
只要南方的田地多多显现祥瑞,
何必东夷频频赠送珍宝。
麦子成熟时我就回去领取官印,
不能做到的人只需怀念周任那样的清白。

注释:

  • 如水泼衣衾:比喻雪下得很大,像水洒在衣被上,一种柔和而清冷的感觉。
  • 皑皑:形容雪白,洁净的样子。
  • 碧岑:指青翠的山峦。
  • 藏污:掩盖污垢,指洁净的事物遮掩了肮脏的东西。
  • 南亩:南方的田地,象征丰收与祥瑞。
  • 东夷:指东边的夷族,古代常用来形容外族。
  • 印绶:官印,象征权力与地位。
  • 周任:周朝的任职者,以清白知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雪后,诗人借雪景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间正义、仁爱的思考,并反映出一种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再赋喜雪二首》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诗中通过对雪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纯洁与美好。首句“夜深如水泼衣衾”以生动的比喻将雪的落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静谧的寒冷。而“晓看皑皑冒碧岑”则将晨光中的雪与青翠的山峰相对照,呈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从自然景象引申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以洁藏污窥物理”,强调了表面洁净的事物往往能掩盖其内在的污垢,而“由仁行义见天心”则表明只有通过仁爱与义行,才能体现天的良心。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求。

最后几句,诗人更进一步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但教南亩多呈瑞,何必东夷屡献琛。”他认为,丰收和祥瑞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外族的珍宝。诗的结尾,诗人思考自己归隐的选择,暗示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清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吴潜作为一个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深如水泼衣衾:描绘了深夜雪花纷飞,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感觉。
  • 晓看皑皑冒碧岑:晨光照耀下,雪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 以洁藏污窥物理:提到表面洁净的事物可能掩盖内在的污垢,暗示对事物本质的反思。
  • 由仁行义见天心:强调仁义之行能够体现天道的良知。
  • 但教南亩多呈瑞:提出了对南方丰收的期待,象征着安定与繁荣。
  • 何必东夷屡献琛:质疑外族的财富贡品,而更看重内心的富足。
  • 麦熟吾时归印绶:表示归隐的愿望,追求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 不能者止念周任:强调对清白生活的向往,表达出对官场之事的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深如水泼衣衾”,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表达对社会道德的思考时,使用排比手法加深了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自然的美好,反思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展现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传达了追求清白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自然的力量。
  • 青山:象征坚韧与常青,代表大自然的持久。
  • 南亩:象征丰收与祥瑞,暗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 :象征财富,代表外在的物质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深如水泼衣衾”形容什么?

    • A. 夜晚的宁静
    • B. 雪的纷飞
    • C. 衣被的温暖
      答案:B
  2. 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什么才能见到“天心”?

    • A. 财富
    • B. 权力
    • C. 仁义
      答案:C
  3. “何必东夷屡献琛”的意思是?

    • A. 外族的财富不重要
    • B. 外族的财富很重要
    • C. 外族的财富需要珍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雪梅》 - 陆游
  • 《梅花》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雪梅》同样描绘了雪的美丽,但更强调了梅花的坚韧与孤傲,与吴潜的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