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其七》

时间: 2025-04-27 00:56:39

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

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

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

翻覆阴晴證,愁肠日几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
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
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
翻覆阴晴证,愁肠日几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边乡村的田地,常常被雨水淹没,形成了绵延的水泽。傍晚时分,云层低垂,雨露稀薄;早晨时,天空的心情却透出一丝渴望。泥土中的蚯蚓不愿意爬出,地下的蚂蚁也忧虑着迁移的事。阴晴变化不定,心中的愁苦日复一日地缠绕。

注释:

  • 海乡:指的是海边的乡村。
  • 潢潦:水涝,指积水的地方。
  • 云脚:指云层的底部。
  • 天心:指天空的情绪或状态。
  • :泥土。
  • :蚯蚓。
  • 穴蚁:指生活在土穴中的蚂蚁。
  • 翻覆:变化,指天气的阴晴变化。
  • 愁肠:忧愁的心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农田和自然状态的关注,代表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美,号秋水,生活在宋代,晚年困于政治斗争,心系农村生活。他的诗作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展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多雨的季节,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农田生活的忧虑。诗中描写的阴雨天气,反映了当时农民面临的困境和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诗中用“海乡多下田”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湿润而又略显沉闷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通过“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天气变化的无奈与期待。

诗中“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中小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反应,进而引发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最后一句“翻覆阴晴证,愁肠日几旋”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天气变化紧密联系,情感愈发深沉而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乡多下田:海边的乡村,土地经常被水淹没,暗示农业的艰难。
  2. 潢潦易缠绵:水涝的现象常常出现,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困扰。
  3. 云脚晚希露:傍晚时分,云层低垂,雨露稀薄,表现了天气的阴沉。
  4. 天心朝望穿:清晨时,天空的情绪透出一丝期待。
  5. 壤蚯方恶出:泥土中的蚯蚓不愿意出来,暗示环境的恶劣。
  6. 穴蚁又忧迁:蚂蚁也因为环境变化而感到忧虑,反映了生存的艰难。
  7. 翻覆阴晴证:阴晴变化不定,生活的证据。
  8. 愁肠日几旋:愁苦的心情日日纠缠,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气变化与心情紧密相连,表现了内心的波动。
  • 拟人:通过蚯蚓和蚂蚁的行为,赋予自然界生动的情感。
  • 对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主题围绕着对天气变化的无奈和对农田生活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苦难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乡: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艰辛。
  • 云脚:暗示着天候的变幻,象征着不安定的生活。
  • 蚯蚓与蚂蚁: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对环境的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乡”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山区
    • B. 海边乡村
    • C. 城市
    • D. 农田
  2. 诗中提到的“壤蚯”指的是什么?

    • A. 蚂蚁
    • B. 蚯蚓
    • C. 蜗牛
    • D. 昆虫
  3. 诗的主要情感表达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生气
    •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苦雨吟》都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春望》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而《苦雨吟》则专注于个人的生活困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潜相关的诗集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