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菊节
作者: 苏轼 〔宋代〕
缥缈危楼紫翠间,
良辰乐事古难全。
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
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来岁与谁看。
白话文翻译:
在那缥缈的高楼中,紫色的山峰和翠绿的树木交相辉映,
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完全拥有。
我感叹时光,怀念过去,心中满是凄凉。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琼枝,夜夜空荡荡,
而菊花与人的容貌却年年相似。
我不知道明年将和谁一同欣赏这菊花。
注释:
- 缥缈:形容轻柔、空灵的样子。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良辰乐事: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
- 感时怀旧:因感慨时光而怀念过去。
- 璧月:圆满的明月。
- 琼枝:美丽的枝条。
- 年年:每一年。
- 不知来岁与谁看:不知道明年将和谁一起观看。
典故解析:
- 菊节:指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和赏菊的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月亮与菊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菊花在古代文化中代表着坚韧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借助赏菊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浣溪沙·菊节》以其悠然、凄凉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高楼与自然的宁静景象,缥缈的楼阁与紫翠的山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良辰乐事”的感叹,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难得。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独自感伤,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在描绘月亮与菊花的意象时,诗人通过“璧月琼枝”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空虚的感慨。最后一句“不知来岁与谁看”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上都极为出色,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缥缈危楼紫翠间:描绘高楼与自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良辰乐事古难全:表达对欢乐时光的无奈与遗憾。
- 感时怀旧独凄然:感叹时光流逝,怀念过去的孤独情感。
- 璧月琼枝空夜夜:月光照耀下的空荡与孤独感。
- 菊花人貌自年年:菊花与人的容貌相似,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不知来岁与谁看: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琼枝”暗示美好而空虚的境地。
- 拟人:将时间与情感联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
- 对仗:如“良辰乐事”与“感时怀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追求与理想。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诗人的品格。
- 明月:代表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浣溪沙·菊节》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B
-
“良辰乐事古难全”中的“全”字意指什么?
- A. 完整
- B. 失败
- C. 失去
答案: A
-
诗中“璧月琼枝”所描绘的意象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美好
- B. 空虚
- C. 友情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浣溪沙·菊节》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月亮的意象,但苏轼强调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孤独,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