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四之四)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三界之中,拥有一切的欲望只会招来灾难与危险。希望生灵都能与我一样愿望,通过空有的思考与反省,达成善良的认知。愿三宝(佛法僧)共同守护。
注释:
-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宇宙的划分。
- 灾危:灾难与危险。
- 普愿:普遍的愿望。
- 空有:空与有,指事物的本质与表象。
- 善思惟:善于思考和反省。
- 三宝:佛教的三宝,指佛、法、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新法,进行政治改革。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注重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理想与个人信仰之间的矛盾期。诗中表达了对世间苦难的思考,以及对善良与智慧的渴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望江南(四之四)》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通过对“三界”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欲望对人生的影响。诗的开头就直入主题,指出在三界之中,追求物质与欲望只会带来灾难与危害,这一观点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法则和对欲望的警惕。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普遍愿望的期待,希望所有生命都能在思考中找到真理。这种对善良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主义。
在艺术表现上,王安石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深邃而又通透的气质。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三宝”,不仅是对佛教的信仰,更是对精神寄托的强调。诗人在面对世间的苦难时,寄望于智慧和善良的力量,将个人的愿望与普遍的善念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在三界这个空间中,拥有欲望只会带来灾难与危险。
- 普愿从生同我愿:希望所有生灵都能与我有相同的愿望。
- 能于空有善思惟:能够做到在空与有之间进行善意的思考。
- 三宝共住持:愿佛法僧三宝共同守护。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空有”与“善思惟”呈现出对比,增强了诗的意蕴。
- 隐喻:三界、三宝不仅是具体概念,更隐喻了人生的各种境遇与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智慧与善良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界:象征着人生的不同境地与选择。
- 三宝:象征着精神的支柱与信仰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界指的是哪三个部分? A. 物质界、精神界、虚无界
B. 欲界、色界、无色界
C. 天界、人界、地界 -
“善思惟”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善于思考和反省
B. 善于享乐
C. 善于争斗 -
“三宝”在诗中指的是? A. 佛、法、僧
B. 金、银、铜
C. 风、火、水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理性思考相比,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情感的宣泄,而杜甫的诗则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在题材上,三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风格迥异,彰显各自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