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安大师》
时间: 2025-01-10 22:4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示安大师
王安石
道人深北山为家,
宴坐白露眠苍霞。
手扶梲杖虽老矣,
走险尚可追麏麚。
踞堂俯视何所有,
窈窕樛木垂榠樝。
深寻石路仍有栗,
持以馈我因烹茶。
白话文翻译:
示安大师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人的生活。他住在北山深处,白露时分坐在山中,沉浸在苍茫的霞光中,安然入睡。虽然年事已高,手握着拐杖,但他仍然能在危险的山路上追逐猎物。坐在堂前俯视四周,看到的是苍翠的树木和低垂的枝叶。沿着石头小路仔细寻找,仍然能够找到栗子,带回来给我煮茶享用。
注释:
- 道人:指隐士或修道者,生活简朴,与世无争。
- 深北山:指北方的深山,表示隐居的环境。
- 宴坐:安静地坐着,享受宁静的时光。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
- 苍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梲杖:一种拄杖,象征着年老和依赖。
- 麏麚:指小鹿,象征自然的生灵。
- 窈窕:形容树木的优美和茂盛。
- 榠樝:一种果实,表示自然的馈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新法,力求改革,经济上促进发展,文化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王安石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示安大师》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在政治生涯中,王安石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最终选择隐居于山林,寄情于自然,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示安大师》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开头“道人深北山为家”便点明了主旨,隐士生活的理想化形象跃然纸上。接着“宴坐白露眠苍霞”,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露珠和霞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表现了隐士的逍遥自在。
在描写老人的时候,王安石引入了“手扶梲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麏麚”,即使年老,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探索。这种精神状态在诗中得到了极大的肯定,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最后的两句“深寻石路仍有栗,持以馈我因烹茶”,更是体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满足。栗子象征着自然的馈赠,而用栗子烹茶则是一种简单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珍视,诗句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深北山为家:隐士生活在北方的深山中。
- 宴坐白露眠苍霞:在白露时节,安静地坐着,沉浸在美丽的霞光中入睡。
- 手扶梲杖虽老矣:虽然年纪已大,依然用拐杖支撑着自己。
- 走险尚可追麏麚:仍能在危险的山路上追逐小鹿,表现出他的活力。
- 踞堂俯视何所有:坐在堂前俯瞰周围,思考眼前的一切。
- 窈窕樛木垂榠樝:看到优美的树木低垂着枝叶。
- 深寻石路仍有栗:在石路上仔细寻找,依旧能找到栗子。
- 持以馈我因烹茶:将栗子带回来,因而可以用来煮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隐喻隐士的生活理想。
- 对仗:如“手扶梲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麏麚”,具有对称美。
- 拟人:自然景物如“苍霞”、“樛木”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在宁静中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隐居与超脱。
- 白露:象征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苍霞: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梲杖:象征老年与依赖。
- 麏麚: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馈赠。
- 栗:象征自然的丰富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示安大师》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
A. 城市繁华
B. 隐居山林
C. 战争场景 -
诗中提到的“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饮酒》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王安石的《示安大师》,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安石则更强调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活力。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