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时间: 2025-01-10 23:01:56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王安石

彭泽陶潜归去来,
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儁老心无累,
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
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
柴水区区但可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彭泽的陶潜回归自然,悠然自得,仿佛在千年的清风中超脱世俗。明朝的优秀人才虽然年老,但心中没有负担,故乡的高门大户中也有人才辈出。他更愿意在园林中负担起城郭的责任,常常留连于花月之下,映照在池台之上。他却追寻五柳先生的传说,柴火与水的生活虽简单,却令人感到惋惜。


注释

  • 彭泽:指彭泽县,陶渊明的故乡;陶潜: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素风:清新透明的风,象征着超脱和清净。
  • 明时儁老:指明代的才子们年老,依然没有世俗的负担。
  • 故里高门:故乡的显赫之家。
  • 园林:指自然的田园景观。
  • 五柳先生:指陶渊明的自称,代表隐逸生活。
  • 柴水区区:形容简单的生活,意为柴火和水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通过新法进行政治改革,提倡文学与政治结合,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王安石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心中对简单、宁静的田园生活愈发向往。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不仅是一首描绘归隐生活的诗作,更是其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诗中以陶渊明为引,展现出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开头两句通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明时儁老的描写,展现出即便身处繁华之中,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无累。

王安石在诗中提及“园林负城郭”,不仅描绘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他希望在政治与道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回归故里、追寻五柳先生的意象中,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繁琐世事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却又带有一丝希望,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彭泽陶潜归去来:提到陶渊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素风千岁出尘埃:强调清风带来的超脱与宁静。
  3. 明时儁老心无累:表现即使年老,心境依然清朗。
  4. 故里高门子有才:故乡中仍有才俊,暗含对人才的期望。
  5. 更作园林负城郭:隐喻人生选择,愿意承担责任。
  6. 常留花月映池台:描绘自然美景,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7. 却寻五柳先生传:回归古代隐逸生活的理想。
  8. 柴水区区但可哀:感慨简单生活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时儁老”与“故里高门”形成对比。
  • 比喻: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比作一种理想的状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陶渊明:隐逸的象征,代表了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理想。
  • 园林:自然的象征,体现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花月:美好事物的象征,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彭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2. “素风千岁出尘埃”中的“素风”代表什么? a. 世俗的风
    b. 清净的风
    c. 烈风

  3. 诗中提到的“五柳先生”是谁? a. 陶渊明
    b. 王维
    c. 白居易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隐逸生活的优美意境。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在其诗中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为纯粹地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王安石诗文集》
  3. 《古诗词鉴赏》
  4.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