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柳子玉同年》

时间: 2025-01-10 23:12:10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年不上邺王台,
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
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
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
衰颜思见故人开。

白话文翻译:

三年没有去过邺王台,
等到鸿雁归来的时候又向北飞。
水底的旧波换了岁月,
柳梢的新叶卷来了春天。
尘沙弥漫让双鬓渐渐变白,
箫声和鼓声匆匆地为我斟酒。
辛劳的事情想要歌唱却没有人来和声,
衰老的面容渴望见到旧友的欢颜。

注释:

  • 邺王台: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象征着诗人对往日游乐的追忆。
  • 鸿雁:每年秋冬季节,鸿雁南飞,春季又北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乡之情。
  • 水底旧波:旧波代表过去的时光、回忆。
  • 尘沙浂漠:尘沙弥漫,形容岁月的无情与衰老。
  • 箫鼓:古代乐器,代表欢乐的气氛。
  • 劳事:指日常繁忙的事务,诗人希望能有欢聚的时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为主,提倡“新法”,在文学上主张“诗为言志”。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友的思念,反映了他在政治繁忙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呈柳子玉同年》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诗,诗中流露出对故人和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开篇的“三年不上邺王台”表明了诗人对往日乐趣的追忆,表达了因忙于政务而无法游玩的遗憾。接着,诗人通过“鸿雁归时又北来”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现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尘沙浂漠”不仅隐喻了世事无常,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孤独。最后,诗人通过对音乐和歌唱的渴望,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年不上邺王台":诗人因忙于政务,未能前往游玩,表达了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
    • "鸿雁归时又北来":时间流逝,春天又来到,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水底旧波吹岁换":水面下的波澜代表过去的岁月,暗示生命的变化。
    • "柳梢新叶卷春回":春天的新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尘沙浂漠凋双鬓":岁月无情,诗人感受到衰老的迹象。
    • "箫鼓匆匆把一杯":音乐的急促感映衬了生活的忙碌与急促。
    • "劳事欲歌无与和":表达了孤独的感受,想要歌唱却无人共鸣。
    • "衰颜思见故人开":希望能见到老友,渴望分享内心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沙浂漠”与“双鬓”,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鸿雁、柳树等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隐喻:水底的波浪隐喻往昔岁月的无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在繁忙中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青春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鸿雁:象征着归来与离去,体现了四季更替。
  • 柳梢新叶: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尘沙:象征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繁杂。
  • 箫鼓:象征欢乐的时光与人际的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邺王台”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座台阶
    C. 古代游览胜地
    D. 一种乐器

  2. “尘沙浂漠”中的“尘沙”主要象征: A. 幸福
    B. 时光流逝
    C. 友谊
    D. 自然风光

  3. 诗人希望见到的“故人”暗示了: A. 失去的时间
    B. 忙碌的生活
    C. 对过去的怀念
    D. 所有选项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呈柳子玉同年》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感慨,但王安石更为内敛,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饮酒作乐的欢快气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选》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