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壁》
时间: 2025-01-25 23:3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友人壁
王安石
茆檐前后久松萝,
百里乘闲向此过。
间水绕田山影转,
野林留日鸟声和。
萧条鸡犬逢人少,
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
知君出处意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茆草屋檐前,松藤缠绕已久,
我骑马经过这里,百里路程悠闲。
水在田野间环绕,山影时隐时现,
树林中余晖洒下,鸟鸣声声相和。
人迹稀少,鸡犬寂寥,
想象天地间的兴衰变化。
世间琐事不如在这宁静之处,
不知你在何地,心中有何打算。
注释:
- 茆檐:茆草屋檐,指用茅草搭成的屋顶。
- 久松萝:长久以来,松树与藤萝相依生长。
- 百里乘闲:在百里路上悠闲地行走。
- 间水绕田:水流环绕着田地。
- 留日鸟声:阳光洒下,鸟儿鸣叫声留在耳边。
- 萧条:形容人烟稀少,冷清的样子。
- 想象:设想、思考。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出处:指人的去处、来历。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王安石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其政治生涯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重阳,晚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推动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时在诗词方面也有卓越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在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思索,反映了他在政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题友人壁》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王安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通过描写茆檐、松萝、流水、田野、鸟声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悠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在百里路程中体味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在喧嚣的世事中,诗人选择了自然中的静谧,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人迹罕至的荒凉,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同时又引发了对天地变化的思索。在世事纷扰的背景下,诗人向往那种“闲静处”的生活,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选择。结尾处的“知君出处意如何”则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茆檐前后久松萝:描绘了茅草屋檐前后松树缠绕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
- 百里乘闲向此过:表达了诗人悠闲的心情,骑马经过此地,百里路程仿佛也不觉得遥远。
- 间水绕田山影转:水流环绕着田野,山的影子在水中晃动,画面生动,充满动感。
- 野林留日鸟声和:阳光透过树林,鸟鸣声声交织,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 萧条鸡犬逢人少:形容周围环境冷清,鸡犬见人少,反映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 想象乾坤发兴多:诗人思考天地间的变化与兴衰,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世事不如闲静处:认为世间琐事不如在宁静的环境中沉静思考。
- 知君出处意如何:关心友人在何处,心中所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里乘闲”和“间水绕田”形成对比,展示了田园与旅途的关系。
- 拟人:鸟声和日光被赋予了“留”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纷扰的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 茆檐:象征着朴素自然的生活。
- 松萝:象征着长久的陪伴与依偎。
- 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山影:象征着自然的变幻与人心的思索。
- 鸟声:象征着自由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 A. 城市
- B. 田园
- C. 山林
- D. 河流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里乘闲”表达了诗人的__心情。
-
判断题:诗人认为世事比闲静处更重要。(对/错)
答案:
- B
- 悠闲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题友人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王安石更多关注闲适的生活,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