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

时间: 2025-01-11 08:17:45

冉冉秋云抱啸台,一兵松竹是闲媒。

谁闻济北传兵略,枉说山东出相才。

樵褐短长披搕膝,丹炉高下垒悬胎。

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秋云抱啸台,一兵松竹是闲媒。
谁闻济北传兵略,枉说山东出相才。
樵褐短长披搕膝,丹炉高下垒悬胎。
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来。

白话文翻译:

缓缓升起的秋云围绕着啸台,松竹成了我闲暇时的伴侣。
谁听说济北传授兵法,白白说起山东出人才。
樵夫的衣衫短长不一,丹炉的高低堆叠着悬空的胎。
三千功德行事没有成就,何妨期待虚无的皇帝赐封。

注释:

  • 冉冉:缓慢地升起。
  • 啸台:指吟唱或抒怀的地方。
  • 济北:古地名,今山东一带。
  • 樵褐:樵夫的短衣。
  • 丹炉:炼丹的炉子。
  • 九锡:古代帝王给予功臣的最高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思,号璧山,晚号孤山,北宋著名诗人、隐士。林逋以其辞清丽、情深而著称,尤以咏梅诗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林逋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漠,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态。

诗歌鉴赏:

《深居杂兴六首》是林逋对其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冉冉秋云”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一兵松竹是闲媒”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以松竹为伴,表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提到“济北”和“山东”,暗含对时政的思考与批判,显示出他对士人的失望与对人才的渴望。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尽管没有成就,却仍然希望能够得到虚无的荣誉,这反映出一种儒雅的风范与自我安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冉冉秋云抱啸台:秋天的云慢慢升起,环绕着我吟唱的地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一兵松竹是闲媒:松竹成为我闲暇时光的伴侣,表明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谁闻济北传兵略:谁听说济北的兵法,这里反映诗人对世事的冷漠与无奈。
    • 枉说山东出相才:白白提到山东出人才,实际上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 樵褐短长披搕膝:樵夫的衣服短长不一,展示了他生活的艰难与不拘小节。
    • 丹炉高下垒悬胎:炼丹炉的高低堆叠,隐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不易。
    • 三千功行无圭角:三千的功德行事没有成就,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反思。
    • 可望虚皇九锡来:期待虚无的皇帝赐封,表达了对未来荣誉的渴望。
  •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秋云抱啸台”形象生动,营造出诗人隐居生活的意境。

  • 主题思想:诗歌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淡泊,展现了北宋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秋云:象征时光流逝,带有淡淡的忧伤。
  • 松竹:象征高洁与清雅,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
  • 樵夫: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无奈。
  • 丹炉:追求理想与成就的艰难。
  • 九锡:荣誉与成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济北”是指哪个地区?

    • A. 河南
    • B. 山东
    • C. 河北
    • D. 安徽
  2. “冉冉秋云抱啸台”中的“冉冉”意为:

    • A. 快速
    • B. 缓慢
    • C. 突然
    • D. 暴烈
  3. 诗人对“山东出相才”的态度是:

    • A. 赞同
    • B. 失望
    • C. 不屑
    • D.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林逋与王维的诗都表现出隐居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的描绘,而林逋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林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