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径》

时间: 2025-01-11 09:49:38

霜子落秋筇卓破,雨钗堆地屐拖平。

不知呵止长安客,肯爱深穿冷翠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子落秋筇卓破,
雨钗堆地屐拖平。
不知呵止长安客,
肯爱深穿冷翠行。

白话文翻译:

秋霜落下,竹筇(竹杖)已被打破,
雨水汇聚成堆,木屐在泥地上拖平。
不知怎的,长安来的旅客,
是否愿意在这深邃的冷翠之中漫步?

注释:

  • 霜子:指霜,表示秋天的寒冷。
  • :竹杖,古人出行常用的工具。
  • 卓破:表示竹杖已被折断或摔坏。
  • 雨钗:雨水滴落时的声音,像钗子掉落,形象生动。
  • :木屐,一种传统的鞋子,通常用木头制作。
  • 拖平:拖拽使地面变得平坦。
  • 呵止:不知道怎样停止,表示一种无奈。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喧闹。
  • 深穿冷翠行:深深地走进这幽静而寒冷的翠绿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孤山,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清雅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孤独情怀。林逋一生隐居于西湖孤山,致力于诗歌与琴棋书画的修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松径》创作于林逋隐居期间,诗中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松林小径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中表达了对长安繁华的淡漠和对幽静自然的喜爱,体现了林逋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松径》是一首自然题材的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秋冬时节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在这首诗中,林逋用“霜子落秋筇卓破”开篇,以秋霜的到来和竹杖的破损,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接着,诗人通过“雨钗堆地屐拖平”描绘出雨水与木屐的互动,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氛围。

诗的后两句则引发思考,诗人不禁对“长安客”发出疑问,暗示着长安的繁华与自己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肯爱深穿冷翠行”,表达了对自然深处幽静之美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尘世繁华的淡然,展现了林逋作为隐士的独特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子落秋筇卓破:秋天的霜降临,致使竹杖折断。
  2. 雨钗堆地屐拖平:雨水滴落,形成一片泥泞,木屐在地面上拖拽。
  3. 不知呵止长安客:不明白为什么长安的旅客会停下脚步。
  4. 肯爱深穿冷翠行:愿意在这幽静的青翠之中漫步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钗子掉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和意象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和孤寂。
  • 竹筇:代表隐逸生活的工具。
  • 雨钗:寓意自然的变化与声音。
  • 木屐:象征人们的行走与生活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子落秋筇卓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感伤
    • C. 无奈
    • D. 忧愁
  2. 诗中的“长安客”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喧嚣
    • B. 宁静与安详
    • C. 自由与放逐
    • D. 忘却与逃避
  3. 诗中提到的“冷翠”指的是什么?

    • A. 冷清的翠绿
    • B. 寒冷的气候
    • C. 幽静的环境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林逋的《松径》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秋冬的萧瑟,后者则强调夜晚的宁静和内心的安详。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