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魏秘书赴召 其一 崔与之 〔宋代〕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白话文翻译:
漫长的道路通向京城,是谁带来了好消息? 愿你用真正的努力,为国家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易经的智慧显露无遗,中庸之道得以复兴。 要知道经济学的知识,从未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注释:
- 脩门:指京城。
- 桂子:古代用桂枝象征好消息或使者。
- 真积力:真正的积累和努力。
- 太平媒:指为国家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 大易:指《易经》。
- 机缄:指深奥的道理或智慧。
- 中庸:儒家经典之一,主张中庸之道。
- 气脉回:指中庸之道得以复兴。
- 经济学:指经济管理的学问。
- 秦灰:比喻历史的尘埃,这里指历史的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显著成就,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写诗。这首诗是崔与之送别魏秘书赴京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魏秘书即将赴京任职时,崔与之写给他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诗中“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描绘了友人远行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带来的好消息。后文通过对《易经》和中庸之道的提及,强调了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最后以经济学的知识为例,表明这些宝贵的知识永远不会被遗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描绘了友人远行的艰辛,同时桂子象征好消息,暗示友人将带来好消息。
-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鼓励友人用真正的努力为国家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提到《易经》的智慧和中庸之道的复兴,强调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
- “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表明经济学的知识永远不会被遗忘,强调知识的持久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桂子”比喻好消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鼓励友人用真正的努力为国家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并强调智慧、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意象分析:
- 桂子:象征好消息,增强了诗的乐观氛围。
- 脩门道:象征远行和艰辛,增强了诗的现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桂子”象征什么? A. 好消息 B. 坏消息 C. 远行 D. 艰辛
-
诗中提到的“大易”指的是什么? A. 《易经》 B. 《中庸》 C. 《大学》 D. 《论语》
-
诗的最后一句“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经济学知识会被遗忘 B. 经济学知识永远不会被遗忘 C. 经济学知识很难理解 D. 经济学知识不重要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魏八》: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维《送别》: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
诗词对比:
- 崔与之的这首诗与杜甫的《送魏八》都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但崔与之的诗更强调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易经导读》:深入了解《易经》的智慧。
- 《中庸解读》:深入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