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1:59:44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

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一 崔与之 〔宋代〕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 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攀登三峡,与友人共坐于暮色中的寒冷。 官场生涯染白了双鬓,世间纷扰尽现于眉间。 救治重症需大力,危机时刻更显艰难。 胸中满是治国理政的智慧,为国家多保重身体。

注释:

  • 扪三峡:攀登三峡,指经历艰难险阻。
  • 班荆:指与友人共坐。班,排列;荆,荆棘,比喻简陋的环境。
  • 宦情:官场生涯的情感体验。
  • 双鬓底:指双鬓,比喻岁月的痕迹。
  • 世事:世间的事务和纷扰。
  • 两眉端:眉头,比喻忧虑和烦恼。
  • 坏證:重症,比喻国家的困境。
  • 扶须力:需要大力扶持。
  • 危机:危险和困难的时刻。
  • 胸中经济学:指作者内心的治国理政的智慧。
  • 为国好加餐:为国家多保重身体,意指为国家多做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个官职,以清廉著称,主张节俭,反对奢侈。他的诗作多反映官场生涯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与之送别丁帅赴召的作品。丁帅可能是崔与之的同僚或朋友,被召至朝廷任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艰难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表达了官场生涯的艰辛和世间纷扰的忧虑。而“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则体现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崔与之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 回忆往昔攀登三峡的艰难经历,与友人共坐于暮色中的寒冷。
    • 扪三峡:攀登三峡,象征经历艰难。
    • 班荆:与友人共坐,荆棘比喻简陋的环境。
  2.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 官场生涯染白了双鬓,世间纷扰尽现于眉间。
    • 宦情:官场生涯的情感体验。
    • 双鬓底:双鬓,比喻岁月的痕迹。
    • 世事:世间的事务和纷扰。
    • 两眉端:眉头,比喻忧虑和烦恼。
  3.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

    • 救治重症需大力,危机时刻更显艰难。
    • 坏證:重症,比喻国家的困境。
    • 扶须力:需要大力扶持。
    • 危机:危险和困难的时刻。
  4. 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 胸中满是治国理政的智慧,为国家多保重身体。
    • 胸中经济学:指作者内心的治国理政的智慧。
    • 为国好加餐:为国家多保重身体,意指为国家多做贡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宦情双鬓底”比喻官场生涯的艰辛,“世事两眉端”比喻世间纷扰的忧虑。
  • 对仗:如“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坏證扶须力”将国家的困境拟人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回忆往昔的艰难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体现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扪三峡:攀登三峡,象征经历艰难。
  • 班荆:与友人共坐,荆棘比喻简陋的环境。
  • 双鬓底:双鬓,比喻岁月的痕迹。
  • 两眉端:眉头,比喻忧虑和烦恼。
  • 坏證:重症,比喻国家的困境。
  • 胸中经济学:指作者内心的治国理政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扪三峡”象征什么? A. 经历艰难 B. 攀登高山 C. 游览风景 D. 寻找宝藏

  2. “宦情双鬓底”中的“双鬓底”比喻什么? A. 岁月的痕迹 B. 官场的荣耀 C. 友情的深厚 D. 世事的纷扰

  3. “胸中经济学”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经济知识 B. 作者的治国理政智慧 C. 作者的文学才华 D. 作者的政治立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崔与之《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而崔与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了解崔与之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