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唐庚 〔宋代〕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雨时不时地变黑,春天归来时处处都是青翠。山深处的小寺庙不见了,湖的尽头却出现了一个孤零零的亭子。春天让湖上的烟雾显得更加浓腻,晴天时野水波光摇曳。草地青翠,经过雨水的洗礼,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紫艳。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禅:指在禅寺中居住或修行。
- 暮归:傍晚归来。
- 书所见:记录所见之景。
- 春归:春天到来。
- 处处青:到处都是青翠的景象。
- 山深:山中深处。
- 失小寺:小寺庙不见了。
- 湖尽:湖的尽头。
- 得孤亭:发现了一个孤亭。
- 春着湖烟腻:春天使得湖上的烟雾显得更加浓腻。
- 晴摇野水光:晴天时野水波光摇曳。
- 草青仍过雨:草地青翠,经过雨水的洗礼。
- 山紫更斜阳: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紫艳。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所见所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禅寺居住或修行期间,傍晚归途中所见景色有感而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傍晚的自然景色。首句“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通过对雨和春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多变和生机。中间两句“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后两句“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和“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则进一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描绘了春天的多变,雨时天空变黑,春来处处青翠。
-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山深处的小寺庙不见了,湖的尽头却出现了一个孤亭。
-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春天使得湖上的烟雾显得更加浓腻,晴天时野水波光摇曳。
-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草地青翠,经过雨水的洗礼,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紫艳。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通过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如“春着湖烟腻”将春天拟人化,使得湖上的烟雾显得更加浓腻。
- 对仗:如“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春天的多变和生机。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山深:象征着自然的深邃和神秘。
- 湖尽: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宁静。
- 孤亭:象征着孤独和宁静。
- 湖烟:象征着春天的朦胧和美丽。
- 野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活力。
- 草青: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山紫: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深失小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深处的小寺庙不见了。 B. 山深处的小寺庙变得更加显眼。 C. 山深处的小寺庙被重建了。 D. 山深处的小寺庙被拆除了。
-
诗中“春着湖烟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草青仍过雨”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草地青翠,经过雨水的洗礼。 B. 草地枯黄,经过雨水的洗礼。 C. 草地青翠,没有经过雨水的洗礼。 D. 草地枯黄,没有经过雨水的洗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和美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唐庚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唐庚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唐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唐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