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时间: 2025-02-04 15:49:43

绿阴初过黄梅雨。

隔叶闻莺语。

睡余谁遣夕阳斜。

时有微凉风动、入窗纱。

天涯走遍终何有。

白发空搔首。

未须锦瑟怨年华。

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

意思解释

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原文展示

绿阴初过黄梅雨,
隔叶闻莺语。
睡余谁遣夕阳斜,
时有微凉风动入窗纱。
天涯走遍终何有,
白发空搔首。
未须锦瑟怨年华,
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

白话文翻译

在黄梅时节,绿荫刚刚覆盖,隔着叶子听到黄莺的歌唱。睡醒后,谁来传递那斜阳的余晖?偶尔有凉风轻轻透过窗纱。走遍天涯,到底能得到什么呢?白发苍苍,只能空自叹息。无须像那锦瑟一般怨恨流逝的年华,只需用一声长笛寄托对梅花的怨念。

注释

  • 黄梅雨:指农历四月间的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雨水较多。
  • 莺语:指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气息。
  • 夕阳斜:夕阳的余晖,表示时光的流逝。
  • 白发:象征年老和流逝的时间。
  • 锦瑟:古代一种精美的瑟,常用来象征美好事物,但这里用来比喻对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32),字与之,号逋堂,宋代诗人、词人、学者,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闻名。他的词风洒脱清新,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叶梦得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的追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背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叶梦得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感受。开篇以“绿阴初过黄梅雨”引入,描绘了初夏的气息,既有自然的美景,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中使用了“隔叶闻莺语”这一形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恬淡的午后,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天涯走遍终何有,白发空搔首”两句,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白发的出现,象征着人生的老去与无力,而“未须锦瑟怨年华”则传递出一种对于年华流逝的淡然态度,诗人不再执着于对过去的怨恨,而是选择以长笛寄托对梅花的情感,显示出一种超然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具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阴初过黄梅雨:描绘了夏季初到的景象,绿荫刚刚显现,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而恬静的氛围。
  • 隔叶闻莺语:通过听到莺语,增加了生活的生动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睡余谁遣夕阳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问谁来传递这斜阳的余晖。
  • 时有微凉风动入窗纱:凉风的轻拂,增添了诗中的感性与情感。
  • 天涯走遍终何有:对人生的反思,走遍天涯又能得到什么呢?
  • 白发空搔首:象征老去,空自叹息,显露出对人生的无奈。
  • 未须锦瑟怨年华:强调了不必对逝去的年华感到怨恨。
  • 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最后以长笛寄托对梅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艺术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瑟”比喻对年华的感慨,生动形象。
  • 拟人:夕阳的斜照被赋予了情感,传递出时光的柔和。
  • 对仗:如“绿阴初过黄梅雨,隔叶闻莺语”,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生命的繁茂与青春的气息。
  • 黄梅雨:代表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交替。
  • 莺语: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长笛与梅花:长笛象征情感的寄托,梅花则象征孤独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阴初过黄梅雨”中的“黄梅”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白发”,这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生命
    • C. 衰老
    • D. 快乐
  3. 诗人用哪种乐器寄托对梅花的怨念?

    • A. 琵琶
    • B. 笛子
    • C. 锦瑟
    • D. 长笛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以豪放的笔调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梦得生平与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