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时间: 2025-05-29 00:0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白话文翻译:
在早寒的江面上,树木的叶子落下,雁群向南飞去。北风吹来,江面上格外寒冷。我的家在襄水之曲,却与楚地的云端遥遥相隔。身为客居他乡,眼泪已在此地流尽,只有那孤帆在天际漂浮。那孤帆让我想起归来的帆船,想问它是否迷了津口,但只见平静的海面在夕阳下渐渐延展。
注释:
- 木落:树木的叶子掉落,象征寒冷的到来。
- 雁南度:大雁南飞,表示时节的变迁。
- 襄水曲:襄水的弯曲,指诗人的故乡。
- 遥隔楚云端:遥远的楚地,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乡泪:乡愁所化的眼泪,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孤帆:孤独的船帆,象征漂泊与孤独。
- 归帆:回家的船,表达了渴望归乡的情感。
- 迷津:迷失了渡口,表现出对归途的困惑与无助。
典故解析:
- 楚云: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湖北一带。楚云多指故乡的云,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孤帆:常见于唐诗中,象征孤独与漂泊,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静吟,唐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晚年,正值早冬时节,诗人在江边感受寒冷,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外游历多年,心中对故土的思念愈加深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开头两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而萧瑟的氛围,暗示时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遥远距离,表达出深切的乡愁。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诗人身处异乡,已无乡愁的眼泪,只剩下孤独的帆影在天边漂浮。最后两句“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以孤帆引出归帆,表现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结尾的“平海夕漫漫”则更添一层沉重的思绪,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雁南度:描写秋冬之交,树木的叶子凋落,雁群向南迁徙,预示着寒冷的到来。
- 北风江上寒:北风吹来,江面上寒气袭人,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我家襄水曲:提到自己的故乡,襄水的曲折之处,表达归属感。
- 遥隔楚云端:与故乡相隔遥远,强调思念的深切。
- 乡泪客中尽:在异乡流尽了对故乡的眼泪,表现出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 孤帆天际看:远望天际的孤独帆影,象征着漂泊与思乡。
- 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孤帆让我想起归帆,想问它是否迷了津口,表达对归途的困惑。
- 平海夕漫漫:夕阳下的平静海面,扩展了孤独的情感,令人感到无尽的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帆比作归帆,象征着思乡的情感。
- 对仗: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孤帆象征着漂泊与对故乡的渴望,树木的凋落与北风代表了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雁南度:象征迁徙与离别,暗示了归属感的缺失。
- 孤帆:代表孤独与漂泊,渴望归乡的情感。
- 乡泪:乡愁的具象化,表现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南度”暗示了什么?
- A. 归乡的希望
- B. 季节的变迁
- C. 个人的孤独
-
“乡泪客中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无所谓
- B.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的“孤帆”象征着什么?
- A. 归乡的船
- B. 漂泊与孤独
- C. 自由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惆怅。
- 李白《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景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虽然情感上相似,但风格上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