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类型: 五言律诗
原文展示: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维的依依不舍。诗人感到孤寂,不知等待什么,只是每天空自归去。想要去寻找芳草,但又不愿与朋友分离。在路上又有谁能借助呢?知音在世上实在稀少。只能守着寂寞,关上故园的门。
注释:
- 寂寂:形容寂寞的样子。
- 竟何待:到底在等待什么。
- 芳草:美好的草地,象征美好事物。
- 惜与故人违:舍不得与老朋友分别。
- 当路:在路上。
- 相假:借助、依靠。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朋友。
- 守寂寞:保持孤寂的状态。
- 故园扉:故乡的门。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离别情感与许多古代诗人的离愁别绪相似,如李白的《送友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皆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李白齐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浩然与王维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孤独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寂寂”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无奈的氛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苦恼。诗的每一句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知音世所稀”一句,传达出诗人对理解自己、能够共鸣的朋友的渴望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迷茫。诗人在此时刻的感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人生的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寂寂竟何待”:诗人感到孤独,似乎在等待什么。
- “朝朝空自归”:每天的归家都是空虚的。
- “欲寻芳草去”:渴望寻找美好的事物。
- “惜与故人违”:舍不得和老朋友分离。
- “当路谁相假”:在路上又有谁能依靠?
- “知音世所稀”: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非常稀少。
- “只应守寂寞”:只能守着自己的寂寞。
- “还掩故园扉”:把故乡的门关上,象征内心的封闭。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朝空自归”和“欲寻芳草去”形成对比,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 拟人:将“知音”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寂寞:象征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 芳草:代表美好的事物、理想生活。
- 故园:故乡象征归属感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知音”指的是? A. 老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亲人 -
“欲寻芳草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留恋 -
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A. 轻松愉悦
B. 孤独惆怅
C. 充满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但更为豪放,情感更加激昂。
- 王维《送别》:同样描写了离别的愁绪,但王维的风格更为细腻,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