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时间: 2025-01-10 19:08:2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文翻译:

今晚鄜州的月亮如此明亮,而我在闺房里孤独地观看。
我远远地怜惜那些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
香雾笼罩着她们的头发,清冷的月光照得她们的手臂寒冷。
什么时候我能倚靠着虚幌,让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把泪痕晒干呢?

注释:

  • 鄜州:古地名,今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 闺中:指女性的居所,通常是指已婚女性的卧室。
  • 小儿女:指年幼的孩子。
  • 长安:指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故乡。
  • 香雾:形容女子的发髻上弥漫着香气的雾气。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
  • 清辉:月光的清冷光辉。
  • 虚幌:指窗帘,意指窗外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情感真挚而著称,内容涉及政治、生活、战争等多个方面。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因而其诗作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月夜》是杜甫在鄜州写的,反映了他在战乱时期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此诗写于他流亡时期,心中充满了对妻儿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月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五言律诗。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便以“今夜鄜州月”引入,月光的明亮与孤寂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在“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中,诗人对远方小儿女的关切,反映出他作为父亲的无奈与忧愁。小儿女对于长安的思念无从理解,正是诗人对故乡深情的写照,既有对孩子们无辜的怜惜,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描绘了月光下女子的形象,似乎是对妻子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月光的清冷和香雾的温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泪水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透出深厚的思乡情怀,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夜鄜州月:今夜的月亮在鄜州,开启了思乡的主题。
  2. 闺中只独看:身处闺房,孤独地观看,强调了孤独感。
  3. 遥怜小儿女:远远地怜惜小孩,表现出对家人关心的情感。
  4. 未解忆长安:暗示小儿女对故乡的无知,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 香雾云鬟湿:描绘女子的美丽与香气,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6. 清辉玉臂寒:月光照在女子身上,传达了寒冷和孤独的感觉。
  7. 何时倚虚幌:表现出对团聚的渴望。
  8. 双照泪痕干:希望月光能够照干泪水,表达出心中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将月光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的主题,展现了杜甫对家庭的深厚感情与对故乡的怀念,反映了他在动乱时期内心的苦恼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团聚的希望。
  • 闺房:代表女性的温柔与家庭的温暖。
  • 小儿女:象征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 香雾:象征着美好与温暖的记忆。
  • 泪痕:表现出思念与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杜甫在《月夜》中提到的地方是哪个?

    • A. 长安
    • B. 鄜州
    • C. 洛阳
    • D. 杭州
  2. 填空题:诗中“遥怜小儿女,未解__”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思念。

  3. 判断题:该诗的主题是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对/错)

答案:

  1. B. 鄜州
  2. 忆长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月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注重家庭与社会的联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