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时间: 2025-04-27 01:5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白话文翻译
在早寒的江面上,随风南飞的大雁经过,北风吹来一阵阵寒意。我家在襄水曲旁,远远隔着楚地的云端。乡愁在旅途中已化为泪水,遥望天际的孤帆,心中无限感慨。那孤帆一会儿又似归帆,在迷雾中让我想询问,而平静的海面在夕阳下显得无边无际。
注释
- 木落:树木的叶子掉落,象征秋冬季节的到来。
- 雁南度:大雁南飞,表示季节的变化。
- 襄水曲:指襄阳的水曲,孟浩然的故乡。
- 楚云端:指远隔的楚地,象征着故乡的遥远。
- 乡泪: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泪水象征着乡愁。
- 孤帆:孤独的帆船,象征着漂泊的心情。
- 迷津:迷失的渡口,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
典故解析
- 楚云:楚国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诗中提到的楚云,代表着故乡的象征。
- 孤帆:在古诗中,孤帆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象征着远方的游子对故国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早寒江上有怀》作于孟浩然游历江南时,正值秋冬之交,天气寒冷。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他身处异乡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深情。
诗歌鉴赏
《早寒江上有怀》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通过描写秋冬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哀愁。接下来的“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则将情感从自然环境转向个人的思乡之情,襄水曲是诗人的故乡,而楚云则象征着遥远的故乡,暗示着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在这里,孟浩然更是将思乡之情与孤独感结合在一起,乡愁化为泪水,客居他乡的愁苦愈加明显。最后的“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则以孤帆作为意象,展现了游子的漂泊和对归乡的渴望,表达了他对迷失方向的无奈与困惑。整首诗情感真挚,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雁南度: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大雁向南飞去,描绘了秋冬季节的景象。
- 北风江上寒:北风呼啸,江面上寒意袭人,营造了寒冷的氛围。
- 我家襄水曲:诗人提到自己的故乡襄水曲,直指个人的归属感。
- 遥隔楚云端:楚地的云彩远远在天边,表现了与故乡的遥远距离。
- 乡泪客中尽: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愈发浓厚,泪水已然流尽。
- 孤帆天际看:孤独的帆船在天际漂浮,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思念。
- 孤帆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孤帆看似是归来的船,迷失在水路中,心中想要询问归路。
- 平海夕漫漫:平静的海面在夕阳下显得辽阔无边,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帆比作归帆,表现游子对归乡的渴望。
- 拟人:乡泪的流尽,赋予情感以生命,表现出深厚的思乡之情。
- 对仗: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蕴含着浓郁的乡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落: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雁南度: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与迁徙的心情。
- 孤帆:象征着漂泊与思乡,常用于表达游子的孤独感。
- 乡泪:乡愁的化身,表现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木落”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
“我家襄水曲”中的“襄水”指的是诗人的故乡吗?
- A. 是
- B. 不是
-
诗中提到的“孤帆”象征着什么?
- A. 归来的船
- B. 孤独的旅程
- C. 船只的速度
- D. 海上的风浪
答案
- C. 秋冬
- A. 是
- B. 孤独的旅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思乡之情,但更多着重于离别的情感。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与思乡之情,有着更为豪放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